táo
桃
lǐ
李
bù
不
yán
言
xià
下
zì
自
chéng
成
xī
蹊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复句式成语
古代成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Peaches and plums speak for themselves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复句式;作分句;含褒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旁苦李,为人所弃。”
桃táo
1.桃树,落叶小乔木,小枝光滑,叶子长圆披针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多有短绒毛,味甜,是常见水果。核仁可入药。
2.这种植物的果实。
3.形状像桃儿的东西:棉~。棉花结~了。
4.指核桃:~酥。
5.姓。
李lǐ
1.李子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倒卵形,花白色,果实球形,黄色或紫红色,是常见水果。
2.这种植物的果实。
3.(Lǐ)姓。
不bùfǒu
[bù]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
[fǒu]
相当于“否”
言yán
1.话:~语。语~。格~。诺~。发~。有~在先。~外之意。
2.说:~之有理。畅所欲~。知无不~,~无不尽。
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万~书。全书近二十万~。
4.姓。
下xià
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游。~部。山~。往~看。
2.等次或品级低的:~等。~级。~策。~品。
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次。~半年。~不为例。
4.向下面:~达。~行。
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部~。在党的领导~。在这种情况~。
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节~。年~。
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都同意。往四~一看。
8.姓。
9.由高处到低处:~山。~楼。顺流而~。
10.(雨、雪等)降落:~雨。~雪。~霜。
11.发布;投递:~命令。~通知。~战书。
12.去;到(处所):~乡。~车间。~馆子。
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
14.放入:~种。~面条。~本钱。~网捞鱼。
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围棋。咱们~两盘象棋吧!
16.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把窗户~下来。
17.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批语。~定义。
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三千人。
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就这么几~,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
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躺~。传~一道命令。
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这个剧场能容~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六个人。
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基础。定~计策。准备~材料。
自zì
1.自己:~动。~卫。~爱。~力更生。~言~语。~告奋勇。~顾不暇。不~量力。
2.自然;当然:~不待言。公道~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有许多话说。
3.姓。
4.从;由:~小。~此。~古。~远而近。~北京出发。选~《人民日报》。来~各国的朋友。
成chéng
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事情~了。
2.成全:~人之美。玉~其事。
3.成为;变为:百炼~钢。雪化~水。
4.成果;成就:坐享其~。一事无~。
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虫。~人。
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规。~见。~例。~药。
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批生产。~千~万。~年累月。水果~箱买便宜。
8.表示答应、许可:~!就这么办吧。
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什么都难不住他。
10.姓。
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
蹊qīxī
[qī]
〔蹊跷〕也说跷蹊。奇怪可疑。
[xī]
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