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因噎去食成语接龙可以接食不下咽、食不二味、食不充口、食不充肠、食不充饥、食不兼味、食不兼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念饱、食不暇饱、食不果腹、食不求甘、食不求饱、食不甘味、食不知味、食不糊口、食不累味、食不终味、食不遑味、食不重味、食不重肉、食为民天、食之无味,弃之不甘、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食亲财黑、食前方丈、食古不化、食古如鲠、食味方丈、食子徇君、食宿相兼、食少事烦、食少事繁、食必方丈、食指众多、食指大动、食指浩繁、食指繁多、食方于前、食无求饱、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日万钱、食案方丈、食毛践土、食淡衣粗、食玉炊桂、食甘寝宁、食甘寝安、食生不化、食租衣税、点击上面链接进行因噎去食下下个顺序成语接龙游戏,生僻字用同音字代替
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因yīn
1.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素。~果。病~。
2.理由:~为(wéi)。~而。
3.依,顺着,沿袭:~此。~之。~循(a.沿袭;b.迟延拖拉)。陈陈相~。
噎yē
1.食物堵住食管:因~废食。吃得太快,~着了。
2.因为迎风、烟呛等而呼吸困难。
3.说话顶撞人或使人受窘没法接着说下去:他一句话就把人家给~回去了。
去qù
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路。~向。从成都~重庆。他~了三天,还没回来。
2.离开:~国。~世。~职。~留两便。
3.失去;失掉:大势已~。
4.除去;除掉:~病。~火。~皮。这句话~几个字就简洁了。
5.距离:两地相~四十里。~今五十年。
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年。~秋(去年秋天)。~冬今春。
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了。
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
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听报告~了。
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了!⑿去声:平上~入。
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白娘子。
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捎~。
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过去)。让他说~(=下去)。一眼看~(=上去)。
食shísìyì
[shí]
1.吃。特指吃饭:~肉。废寝忘~。
2.吃的东西:面~。小鸡觅~。丰衣足~。
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糖。~盐。
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月~。
[sì]
拿东西给人吃。
[yì]
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