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鼎足之势成语接龙可以接势不两全、势不两存、势不两立、势不两雄、势不俱栖、势不可为、势不可当、势不可挡、势不可遏、势不容缓、势不并立、势不得已、势位至尊、势倾天下、势倾朝野、势利之交、势利眼、势力之交、势合形离、势在必行、势均力敌、势如冰炭、势如劈竹、势如彍弩、势如水火、势如破竹、势如累卵、势孤力穷、势孤力薄、势孤计穷、势成水火、势成骑虎、势欲熏心、势焰可畏、势焰熏天、势物之徒、势穷力尽、势穷力屈、势穷力极、势穷力竭、势穷力蹙、势若脱兔、势钧力敌、点击上面链接进行鼎足之势下下个顺序成语接龙游戏,生僻字用同音字代替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鼎足之势偏正式;作宾语;指三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鼎dǐng
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2.比喻王位、帝业:定~。问~。
3.大:~力。~言。
4.锅。
5.姓。
6.正当;正在:~盛。
足zú
1.脚;腿:~迹。~球。手舞~蹈。画蛇添~。
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
3.指足球运动:~坛。女~。
4.姓。
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为凭。微不~道。
之zhī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势shì
1.势力:权~。人多~众。仗~欺人。
2.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来~。~如破竹。
3.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地~。水~汹涌。
4.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局~。大~所趋。
5.姿态:手~。姿~。
6.雄性生殖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