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终
yān
焉
zhī
之
zhì
志
zhōng yān zhī zhì
中性成语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終焉之志
choose the place for one's retirement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南朝梁 沈约《宋书 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
终焉之志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晋书 王羲之传》)
终zhōng
1.最后;末了(跟“始”相对):~点。告~。自始至~。
2.指人死:临~(人将要死)。
3.终归;到底:~将见效。~必成功。
4.自始至终的整段时间:~日。~年。~生。~身。
5.姓。
焉yān
1.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善莫大~。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有今日?。~能不去?。不入虎穴,~得虎子?
3.乃;于是: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4.表示肯定的语气:有厚望~。因以为号~。
5.姓。
之zhī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志zhì
1.志向;志愿:立~。得~。~同道合。
2.志气;意志:人穷~不短。
3.姓。
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拿碗~一~。
5.记:~喜。~哀。永~不忘。
6.文字记录:杂~。县~。《三国~》。
7.记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