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
箕
shān
山
zhī
之
zhì
志
jī shān zhī zhì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箕山之志
the desire to live the life of a recluse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箕山之志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示例〗文帝问曰:‘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甚悦。 ★《晋书 向秀传》
箕jī
1.簸箕:~踞。
2.簸箕形的指纹:斗~。
3.二十八宿之一。
4.姓。
山shān
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顶。
2.像山的东西:冰~。
3.蚕蔟:蚕上~了。
4.山墙:房~。
之zhī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志zhì
1.志向;志愿:立~。得~。~同道合。
2.志气;意志:人穷~不短。
3.姓。
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拿碗~一~。
5.记:~喜。~哀。永~不忘。
6.文字记录:杂~。县~。《三国~》。
7.记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