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
竖
qǐ
起
jí
脊
liáng
梁
shù qǐ jí liáng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动宾式成语
古代成语
竪起脊樑
pull oneself together
比喻振作精神。
宋·陈亮《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体,挺特之气,竖起脊梁,当时轻重有无,独于门下归心而已。”
竖起脊梁作谓语;用于劝诫人
汝旧呼狄三,今名道川,川即三耳;能竖起脊梁办个事,其道如川之增,若放倒,则依旧狄三也。(清 翟灏《通俗编 身体》引《指月录》)
竖shù
1.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井。~琴。
2.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跟“横”相对):画一条~线。~着再挖一道沟。
3.使物体跟地面垂直:~电线杆。把柱子~起来。
4.汉字的笔画,从上一直向下,形状是“。”。
5.年轻的仆人:~子。
起qǐ
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来。~立。~床。早睡早~。
2.离开原来的位置:~身。~飞。
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了。
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痱子。
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货。~钉子。
6.发生:~风了。~疑心。~作用。
7.发动;兴起:~兵。~事。
8.拟写:~稿子。~草。
9.建立:~伙。~会。白手~家。平地~高楼。
10.姓。
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防止了一~事故。
12.群;批:外面进来一~人。他们分六~往地里送肥料。
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迎宾曲。会场响~热烈掌声。
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过你。想~一件事。
脊jǐ
1.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脊柱:~髓。~椎。
2.物体上形状像脊柱的部分:山~。屋~。书~。
3.姓。
梁liáng
1.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房~。
2.桥:桥~。
3.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鼻~。山~。
4.朝代名。1.南朝之一(502—557)。萧衍灭南齐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也称萧梁。为陈所灭。2.五代之一(907—923)。朱温灭唐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为后唐所灭。
5.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