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大全
您的足迹:

成语大全搜索

wén

jiān

bèi

文武兼备

文武兼备意思

  • 解释:

    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

  • 出处: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文武兼备,惟所施设。”

  • 语法:

    文武兼备作谓语、定语;指做好

  • 示例:

    明·郭勋《英烈传》第九回:“有个朱明公,才德英明,文武兼备。”

  • 近义词:

    文武兼济文武兼资文武双全

文武兼备成语造句

  • 1、信陵君文武兼备,精明能干,而且为人仁义,礼贤下士,从不炫耀自己的富贵身份,魏国以至邻国的士人无不争先前来投奔,座上宾客常过三千。
  • 2、我要说一声啊,钟越同学是‘美溪一中’的高才生,文武兼备
  • 3、寓意自然很深刻,希望学生们将来文武兼备,不做偏才!实际上,舜水中学能够衡量出来的武,也是不错的。
  • 4、留有诗集一部,是住文武兼备的将军。
  • 5、“射”作为商周时期“六艺”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曾经为古代中国培养文武兼备的优秀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查看详情]

成语文武兼备单字解释

  • 读音:wén

    文wén

    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英~。

    2.文章:散~。议论~。

    3.文言:半~半白。

    4.指文科:~理分科。

    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职。~武双全。

    6.柔和;不猛烈:~弱。~火。

    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缛节。

    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双颊。

    10.文饰;掩饰:~过饰非。

    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不值。


  • 读音:wǔ

    武wǔ

    1.关于军事的(跟“文”相对):~器。~装。~力。

    2.关于技击的:~术。~艺。

    3.勇猛;猛烈:英~。威~。~火。

    4.姓。

    5.半步,泛指脚步:继~。踵~。见〖步武〗。


  • 读音:jiān

    兼jiān

    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旬(二十天)。~程。

    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职。~听则明,偏信则暗。


  • 读音:bèi

    备bèi

    1.具备;具有:德才兼~。

    2.准备:~用。~足原料。~而不用。

    3.防备:防旱~荒。攻其不~。以~不时之需。

    4.设备(包括人力物力):军~。装~。

    5.表示完全:艰苦~尝。关怀~至。~受欢迎。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