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大全
您的足迹:

成语大全搜索

jiǎo

zhī

shì

掎角之势

掎角之势意思

  • 解释:

    掎:拉住;这里指拉住腿;角:鹿角。指抓住角。形容兵分两路相互配合;形成夹击或牵制的态势。

  • 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

  • 语法:

    掎角之势偏正式;作宾语;比喻

  • 示例:

    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城,为掎角之势,以防曹操。(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掎角之势成语造句

  • 1、佛顶塔凭借着自身的高度和体量,也取代已经损毁的“西峰”,与牛首山“东峰”相对而成掎角之势
  • 2、凹进来的像口袋,诱敌深入,凸出去的像拳头,互成掎角之势
  • 3、这个方案可说是掎角之势,有绝对成功的把握。
  • 4、大门派之间虽然各有打算,但也不是一盘散沙,而是秩序井然,对魔神祭坛形成掎角之势,不断地清剿外围的魔物,一层一层地向目标挺进知之小工具。
  • 5、这场战役我军采取掎角之势,一举歼灭敌人.
  • [查看详情]

成语掎角之势单字解释

  • 读音:jǐ

    掎jǐ

    1.拉住;拖住。引申为牵制。

    2.通“倚(yǐ)”。支撑。


  • 读音:jiǎojué

    角jiǎojué

    [jiǎo]
    1.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犀~。

    2.形状像角的;物体边缘相接的部分:菱~。桌子~。

    3.数学上指由一点发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4.中国辅币名。一元的十分之一。

    5.古时军中吹的乐器:号~。

    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jué]
    1.竞赛:~斗。

    2.角色:名~儿。主~儿。

    3.古代盛酒的器物。

    4.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3”。


  • 读音:zhī

    之zhī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 读音:shì

    势shì

    1.势力:权~。人多~众。仗~欺人。

    2.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来~。~如破竹。

    3.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地~。水~汹涌。

    4.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局~。大~所趋。

    5.姿态:手~。姿~。

    6.雄性生殖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