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大全
您的足迹:

成语大全搜索

shì

ér

如是而已

如是而已意思

  • 解释:

    而已:罢了。就这样罢了,再没有别的

  •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自序:“晨起洒扫,午餐而夕寐,弹琴读书,晤对良朋,如是而已。”

  • 语法:

    如是而已作状语;用于句尾,作

  • 示例:

    我不想再多讲了,如是而已

如是而已成语造句

  • 1、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知之小工具如是而已
  • 2、六个月,小姑娘已经变成了少女,如是而已
  • 3、他那颗质朴的心只知道爱,如是而已
  • 4、现在她只能以镇静自持的态度接受命运安排,如是而已.
  •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
  • [查看详情]

成语如是而已单字解释

  • 读音:rú

    如rú

    1.适合;依照:~意。~愿。~期。~数。

    2.如同:爱厂~家。十年~一日。~临大敌。

    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他。百闻不~一见。与其那样,不~这样。

    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一年。

    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6.到;往:~厕。

    7.姓。

    8.如果:~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

    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也。侃侃~也。


  • 读音:shì

    是shì

    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处。自以为~。实事求~。你说得极~。应当早做准备才~。

    2.认为正确:~古非今。深~其言。

    3.表示答应的词:~,我知道。~,我就去。

    4.姓。

    5.指示代词。这;这个:如~。由~可知。~可忍,孰不可忍?。~日天气晴朗。

    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节约~不浪费的意思。

    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石头的。那瓶墨水~红的。我~来看他的。

    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他~一片好心。咱们~好汉一言,快马一鞭。院子里~冬天,屋子里~春天。

    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一片水田。他跑得满身~汗。

    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去年,今年~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说~说,做~做,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

    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长了点。东西旧~旧,可是还能用。我去~去,可是不在那儿吃饭。

    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谁告诉你的?。~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

    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

    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路。这场雨下的~时候。东西放的都挺~地方。

    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你~吃米饭~吃面?。他不~走了吗?。你~累了不~?⑾(必须重读)表示坚决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我打听清楚了,他那天~没去。这本书~好,你可以看看。


  • 读音:ér

    而ér

    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艰巨的任务。战~胜之。取~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不烈,清~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畏惧~退却~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2.有“到”的意思:一~再,再~三。由秋~冬。由南~北。

    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来。挺身~出。为正义~战。因公~死。视情况~定。

    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

    5.姓。


  • 读音:yǐ

    已yǐ

    1.停止:争论不~。

    2.副词。已经:早~知道。

    3.文言副词。太:不为~甚。吾得仲父~难矣。

    4.后来;不多时:其母…见长蛇数丈入榻下,~忽不见。

    5.古又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