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字在最后的成语(最后一个字是功的成语):明鼓而攻之,不得已而为之,不得已而用之,久而久之,人人得而诛之,俳优畜之,偶一为之,兼而有之,分而治之,反其道而行之,取而代之,困而学之,大而化之,好恶同之,好自为之,姑妄言之,感慨系之,扩而充之,敬鬼神而远之,极而言之,生而知之,神而明之,笃而论之,等而上之,等而下之,等闲视之,聚而歼之,计无复之,身自为之,高山仰之,鸣鼓而攻,鸣鼓而攻之,漠然视之,笼而统之,品而第之,片言折之,何德堪之,慨乎言之,默而识之,反其意而用之。
1、明鼓而攻之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释义:明鼓而攻之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不得已而为之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
释义: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出处: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3、不得已而用之 bù dé yǐ ér yòng zhī
释义:不得已而用之 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出处:《六韬 文韬 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4、久而久之 jiǔ ér jiǔ zhī
释义:久而久之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8回:“万一多嘴多舌,露出话来,人家一个年轻娃子,知他性情怎样的?久而久之,慢慢知晓便罢。”
5、人人得而诛之 rén rén dé ér zhū zhī
释义:人人得而诛之 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
出处:《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6、俳优畜之 pái yōu xù zhī
释义:俳优畜之 俳优:旧指演戏的人;畜:畜养。当作演戏逗乐来畜养他。指古时皇帝对文人的态度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俳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7、偶一为之 ǒu yī wéi zhī
释义:偶一为之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出处:宋 欧阳修《纵囚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8、兼而有之 jiān ér yǒu zhī
释义:兼而有之 指同时占有或具备有关的各方面。
出处:墨翟《墨子 法仪》:“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利之?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9、分而治之 fēn ér zhì zhī
释义:分而治之 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出处: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10、反其道而行之 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
释义:反其道而行之 反;相反;其:他的;道:方法;办法;行:做;之:它;指事情。采取同对方相反的方法行事。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14回:“只是宗兄劝你去做教习,你却去做学生,未免反其道而行之了!”
11、取而代之 qǔ ér dài zhī
释义:取而代之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12、困而学之 kùn ér xué zhī
释义:困而学之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出处:《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3、大而化之 dà ér huà zhī
释义:大而化之 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14、好恶同之 hào wù tóng zhī
释义:好恶同之 好:喜爱,喜好;恶:憎恨,讨厌。对于事物有同一的爱憎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戮力壹心,好恶同之。”
15、好自为之 hào zì wéi zhī
释义:好自为之 为:干,做。喜欢自己亲手去做。
出处:田海燕《吴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至于四川的革命事情,还望四川同志好自为之。”
16、姑妄言之 gū wàng yán zhī
释义:姑妄言之 姑:姑且;妄:随便。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做自谦之辞。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17、感慨系之 gǎn kǎi xì zhī
释义:感慨系之 有所感触;慨叹随之而生。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兴起慨叹。
出处: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8、扩而充之 kuò ér chōng zhī
释义:扩而充之 扩:扩展。扩大范围,充实内容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19、敬鬼神而远之 jìng guǐ shén ér yuǎn zhī
释义:敬鬼神而远之 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20、极而言之 jí ér yán zhī
释义:极而言之 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指把话说到头。
出处:明 袁宏道《与仙人论性书》:“极而言之,亦是心形炼极所现之象。”
21、生而知之 shēng ér zhī zhī
释义:生而知之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2、神而明之 shén ér míng zhī
释义:神而明之 指表面玄妙的事理。
出处:《周易 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23、笃而论之 dǔ ér lùn zhī
释义:笃而论之 笃:切实。确切地论述。
出处:晋·裴启《语林》:“林公云:‘文度著腻颜,挟《左传》,逐郑康成,自为高足弟子;笃而论之,不离尘垢囊也!’”
24、等而上之 děng ér shàng zhī
释义:等而上之 按某一等级,由此再往上。
出处:宋·朱燮《絜斋集·高鞅论》:“古者五家置一比长,等而上之,为闾,为旅,为党,皆置官焉。”
25、等而下之 děng ér xià zhī
释义:等而下之 比这一等更差的。指事物递减;后面的比前面的差一级;低一等。
出处:宋 楼钥《攻愧集》:“乡之贫者,或不及于此,则以此法等而下之。”
26、等闲视之 děng xián shì zhī
释义:等闲视之 等闲:无关紧要;之:它。把它看得无关紧要;不加重视。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27、聚而歼之 jù ér jiān zhī
释义:聚而歼之 聚:会集,包围;歼:消灭。把敌人包围起来消灭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也不敢大胆放手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28、计无复之 jì wú fù zhī
释义:计无复之 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29、身自为之 shēn zì wéi zhī
释义:身自为之 身:亲自。亲自去做到它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那奚落他的人,昔日肆口乱道诽谤之言,至今日一一身自为之。”
30、高山仰之 gāo shān yǎng zhī
释义:高山仰之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出处:《管子 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 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31、鸣鼓而攻 míng gǔ ér gōng
释义:鸣鼓而攻 大张旗鼓地加以讨伐。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2、鸣鼓而攻之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释义: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3、漠然视之 mò rán shì zhī
释义:漠然视之 很冷淡地看待。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出处:《明史·兵志三》:"操江又以向非本属兵,难遥制,亦漠然视之,非委任责成意。"
34、笼而统之 lóng ér tǒng zhī
释义:笼而统之 混合不分。
出处: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关键字》:"……事实是我们不能完全照办。理由很多,其中最有力的一项是,以普通话为标准,我们已经没有入声。笼而统之说,字字照《诗韵》发音,不只不可能,
35、品而第之 pǐn ér dì zhī
释义:品而第之 品:品评,区分;第:等第,等级。品评优劣而后确定他的等级。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上》:"坚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
36、片言折之 piàn yán zhé zhī
释义:片言折之 折:使人折服;之:代词,指人。用简短的几句知使人折服。形容话虽少,说服力却很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忽阶下一人应声出曰:‘臣请往见鄢陵侯,以片言折之。’"
37、何德堪之 he de kan zi
释义:何德堪之 有什么德能承受得起这样的封赏。
38、慨乎言之 kǎi hū yán zhī
释义:慨乎言之 慨:感慨。形容非常有感触地谈论某事。
出处:清·柴萼《梵天庐从录》:"庐山僧光熊哭兄诗云:‘身经刀过头方贵,尸不泥封骨始香。’沈着痛快,慨乎言之。"
39、默而识之 mò ér shí zhī
释义:默而识之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0、反其意而用之 fǎn qí yì ér yòng zhī
释义:反其意而用之 其:他的;意:意义;用:使用。指按照与原来相反的意思去引用或使用词语、典故等。也用来指文艺创作等有创新或突破前人的束缚。
出处:宋·严有翼《艺苑雌黄》:"反其意而用之者,非识学素高,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致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