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有角字的四字词语(包含角字的成语_包含角字的四字词语): 角巾东第,狗头生角,圭角不露,不见圭角,不露圭角,凤毛麟角,初露头角,勾心斗角,含牙带角,含牙戴角,吹角连营,地角天涯,大露头角,戴角披毛,拐弯抹角,掎角之势,敌力角气,海涯天角,海角天涯,海角天隅,犄角之势,矫尾厉角,见棱见角,角巾东路,角巾私第,角巾素服,角户分门,钩心斗角,黑牛白角,鼓角相闻,鼓角齐鸣,龟毛兔角,负薪挂角,厥角稽首,画角描头,风角鸟占,角立杰出,角力中原,圭角岸然,蹶角受化。
-
1、角巾东第 jiǎo jīn dōng dì
释义:角巾东第 角巾: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有角的头巾;东第:即家乡。穿着普通的衣服,回到家乡。比喻隐居不仕。
出处:《晋书·羊祜传》:"既完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
-
2、狗头生角 gǒu tóu shēng jiǎo
释义:狗头生角 狗的头上长出犄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兽畜》:"汉文帝二十三年,狗马及人皆生角。"按:"俗以事不可期者曰俟狗头生角,而此事故尝有之,与期望意却无关也。"
-
3、圭角不露 guī jiǎo bù lù
释义:圭角不露 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
出处:《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
-
4、不见圭角 bù jiàn guī jiǎo
释义:不见圭角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深沉、才干不外露
出处: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
5、不露圭角 bù lù guī jiǎo
释义:不露圭角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郑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
6、凤毛麟角 fèng máo lín jiǎo
释义:凤毛麟角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出处: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
7、初露头角 chū lù tóu jiǎo
释义:初露头角 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
出处:周得京《花城洛阳赏牡丹》:“相传洛阳牡丹在隋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到唐朝初露头角。”
-
8、勾心斗角 gōu xīn dòu jiǎo
释义:勾心斗角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出处:唐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9、含牙带角 hán yá dài jiǎo
释义:含牙带角 亦作“含牙戴角”。有牙有角,形容兽类。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距。”
-
10、含牙戴角 hán yá dài jiǎo
释义:含牙戴角 见“含牙带角”。
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含牙戴角,前爪后距。”
-
11、吹角连营 chuī jiǎo lián yíng
释义:吹角连营 角:古代军中所吹的乐器。指整个军营响着进攻的号角。
出处:宋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12、地角天涯 dì jiǎo tiān yá
释义:地角天涯 比喻偏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
出处:南朝 陈 徐陵《答族人梁东海太守长孺书》:“燕南赵北,地角天涯,言接未由。”
-
13、大露头角 dà lù tóu jiǎo
释义:大露头角 头角:指人的气概与才华;露头角:比喻人显露才能。比喻人很好地显露了一回才能
-
14、戴角披毛 dài jiǎo pī máo
释义:戴角披毛 戴:顶着;披:覆盖在肩上。指兽类或变为牲畜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孙谨后日倘有异心,天诛地灭,万劫戴角披毛。”
-
15、拐弯抹角 guǎi wān mò jiǎo
释义:拐弯抹角 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地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接了当。
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
16、掎角之势 jǐ jiǎo zhī shì
释义:掎角之势 掎:拉住;这里指拉住腿;角:鹿角。指抓住角。形容兵分两路相互配合;形成夹击或牵制的态势。
出处: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
-
17、敌力角气 dí lì jiǎo qì
释义:敌力角气 以力气相斗。
出处:汉·王充《论衡·譋时》:“敌力角气,能以小胜大者希,争强量功,能以寡胜众者鲜。”
-
18、海涯天角 hǎi yá tiān jiǎo
释义:海涯天角 犹言天涯海角。谓僻远的地方。
出处:明·刘基《声声慢·咏愁》词:“雨冷云昏日暮,海涯天角轻衾。”
-
19、海角天涯 hǎi jiǎo tiān yá
释义:海角天涯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
出处:唐 白居易《浔阳春 春生》诗:“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
20、海角天隅 hǎi jiǎo tiān yú
释义:海角天隅 见“海角天涯”。
出处:元·张好古《张生煮海》第四折:“海角天隅,须有日再完整。”
-
21、犄角之势 jī jiǎo zhī shì
释义:犄角之势 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2回:“公子元列营于左殿,公子商人列营于朝门,相约为犄角之势。”
-
22、矫尾厉角 jiǎo wěi lì jiǎo
释义:矫尾厉角 形容逞强好胜、趾高气扬的模样。矫尾,翘尾巴。厉角,磨头角。
出处:清 钱谦益《冯巳苍诗序》:“宾筵客座,辩论锋起,援古证今,矫尾厉角,自以为冯氏一家之学,论者无以难也。”
-
23、见棱见角 jiàn léng jiàn jiǎo
释义:见棱见角 有棱有角。喻人的气势,个性表现很强
-
24、角巾东路 jiǎo jīn dōng lù
释义:角巾东路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出处:《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
-
25、角巾私第 jiǎo jīn sī dì
释义:角巾私第 脱掉官服,戴上头巾,居住在私宅。指闲居不仕。
出处:《晋书 王濬传》:“卿旋旆之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吴之事。”
-
26、角巾素服 jiǎo jīn sù fú
-
27、角户分门 jiǎo hù fēn mén
释义:角户分门 指分立门户,比喻结党营私
出处:《明史 华允诚传》:“四海渐成土崩瓦解之形,诸臣但有角户分门之念。”
-
28、钩心斗角 gōu xīn dòu jiǎo
释义:钩心斗角 钩:牵结。心:宫室的中心。斗:结合。角:檐角。原指建筑结构的交错、精巧;后指各用心计;互相斗争。
出处:唐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29、黑牛白角 hēi niú bái jiǎo
释义:黑牛白角 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
-
30、鼓角相闻 gǔ jiǎo xiāng wén
释义:鼓角相闻 鼓角:鼓和号角。形容军队戒备不懈,纪律森严
出处: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
31、鼓角齐鸣 gǔ jiǎo qí míng
释义:鼓角齐鸣 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
32、龟毛兔角 guī máo tù jiǎo
释义:龟毛兔角 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出处:晋 干宝《搜神记》第六卷:“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
33、负薪挂角 fù xīn guà jiǎo
释义:负薪挂角 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
出处:宋·王应璘《三字经》:"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
34、厥角稽首 juè jiǎo qǐ shǒu
释义:厥角稽首 厥角:叩头;稽首:叩头到底。古代最恭敬的礼节。
出处:《孟子·尽心下》:"若崩,厥角稽首。"
-
35、画角描头 huà jiǎo miáo tóu
释义:画角描头 刻意描绘,使轮廓或形象分明。多指绘画或写作刻意模仿,毫无新意。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三:"阮亭之意,必欲其描头画角若明七子,而后谓之窥盛唐乎?"
-
36、风角鸟占 fēng jiǎo niǎo zhān
释义:风角鸟占 风角:用风声来占卜吉凶;鸟占:用鸟的飞鸣占卜吉凶。泛指占卜术。
出处:明·冯构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二:"有一术士,号富春子,善风角鸟占。"
-
37、角立杰出 jiǎo lì jié chū
释义:角立杰出 指卓然特立,超过一般。
出处:《后汉书·徐穉传》:"至于穉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面角立杰出。"
-
38、角力中原 jué lì zhōng yuán
释义:角力中原 角:较量。在中原角逐、较量。比喻以武力争雄天下。
出处:《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今当角力中原,以害强弱。"
-
39、圭角岸然 guī jiǎo àn rán
释义:圭角岸然 形容风操严峻。
-
40、蹶角受化 juè jiǎo shòu huà
释义:蹶角受化 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