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嗟来之食成语接龙可以接食不下咽、食不二味、食不充口、食不充肠、食不充饥、食不兼味、食不兼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念饱、食不暇饱、食不果腹、食不求甘、食不求饱、食不甘味、食不知味、食不糊口、食不累味、食不终味、食不遑味、食不重味、食不重肉、食为民天、食之无味,弃之不甘、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食亲财黑、食前方丈、食古不化、食古如鲠、食味方丈、食子徇君、食宿相兼、食少事烦、食少事繁、食必方丈、食指众多、食指大动、食指浩繁、食指繁多、食方于前、食无求饱、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日万钱、食案方丈、食毛践土、食淡衣粗、食玉炊桂、食甘寝宁、食甘寝安、食生不化、食租衣税、点击上面链接进行嗟来之食下下个顺序成语接龙游戏,生僻字用同音字代替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嗟来之食偏正式;作主语、宾语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嗟jiē
1.叹息;感叹:~叹。
2.文言叹词:~乎。
来lái
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往。~宾。~信。从县里~了几个干部。
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了。开春以后,农忙~了。
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一盘棋。~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何必~这一套?
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这个歌我唱不~。
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念一遍。大家~想办法。
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了。他回家探亲~了。
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说服他呢?
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
9.未来的:~年。~日方长。
10.姓。
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是新春。不愁吃~不愁穿。黑白桑葚~大樱桃。
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各条战线传~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一觉醒~。说~话长。看~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之zhī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食shísìyì
[shí]
1.吃。特指吃饭:~肉。废寝忘~。
2.吃的东西:面~。小鸡觅~。丰衣足~。
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糖。~盐。
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月~。
[sì]
拿东西给人吃。
[yì]
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