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
猗
dùn
顿
zhī
之
fù
富
yī dùn zhī fù
一般成语
abcd
猗頓之富
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家境富裕。像猗顿那样富有。泛指拥有巨额财产。
《韩非子·解老》:"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
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汉·贾谊《过秦论》
猗yīyǐ
[yī]
1.美好盛大的样子。晉•陸雲•《高岡詩四首之一》:“瞻彼高岡,有猗其桐。”
2.助词。犹“兮”。相当于“啊”,用于句末,表示语气。《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3.叹词。常用于句首,表示赞叹。相当於“啊”。《詩經•齊風•猗嗟》:“猗嗟昌兮,頎而長兮。”唐•王維《暮春太師左右丞相諸公於韋氏逍遙谷讌集序》:“猗哉至理之代也!吾徒可以酒合讌樂,考擊鍾鼓。”
4.姓。如春秋時魯有猗頓。
[yǐ]
1.加,超越。《詩經•小雅•巷伯》:“楊園之道,猗于畝丘。”
2.依靠。通“倚”。《詩經•小雅•車攻》:“四黃既駕,兩驂不猗。”孔穎達•正義:“兩驂之馬不相依猗。”
3.牵引,束而採之。通“掎”。《詩經•豳風•七月》:“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顿dùn
[dùn]
1.稍停:他~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
2.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一横的两头都要~一~。
3.(头)叩地;(脚)跺地:~首。~足。
4.处理;安置:整~。安~。
5.立刻;忽然:~然。~悟。~生邪念。
6.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饭。被他说了一~。
7.姓。
8.疲乏:困~。劳~。
[dú]
[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之zhī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富fù
1.财产多(跟“贫、穷”相对):~裕。~有。~户。农村~了。
2.使变富:~国强兵。~民政策。
3.资源;财产:~源。财~。
4.丰富;多:~饶。~于养分。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