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疏
bù
不
pò
破
zhù
注
shū bù pò zhù
一般成语
abcd
疏不破注
谓对于儒家经典的疏通阐发不突破原注的界说。 黄侃 《礼学略说》:“ 清 世礼家辈出……至于篤守专家,按文究例,守 唐 人疏不破注之法者,亦鲜见其人也。”
疏shū
1.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导。~浚。
2.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林。~星。
3.关系远;不亲近:~远。亲~。
4.不熟悉;不熟练:生~。荒~。
5.疏忽:~于防范。
6.空虚:志大才~。
7.分散;使从密变稀:~散。仗义~财。
8.姓。
9.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奏~。
10.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不bùfǒu
[bù]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
[fǒu]
相当于“否”
破pò
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了。纸戳~了。袜子~了一个洞。
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釜沉舟。势如~竹。~开西瓜。
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成两张五角的。
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格。~例。~记录。
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城池。大~敌军。
6.花费:~钞。~费。~工夫。
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一语道~。案子已经~了。
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衣服。房子很~了。
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戏!
注zhù
1.灌入:~入。~射。
2.(精神、力量)集中:~视。~意。
3.用文字解释字句:~解。批~。
4.用来解释字句的文字:附~。脚~。
5.记载;登记:~册。~销。
6.旧时赌博所下的钱:赌~。孤~一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