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
丹
tu
徒
bu
布
yi
衣
dan tu bu yi
一般成语
abcd
丹徒布衣
1.借指平民。晋诸葛长民,有武功,历官显要。曾督青扬二州诸军事,领青州刺史,又领晋陵太守,镇丹徒。长民骄纵贪侈,不恤政事,所在残虐,为百姓所苦。常惧刘裕绳之以法,乃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机危。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也!”
后果为刘裕所杀。见《晋书·诸葛长民传》。2.指南朝宋刘穆之。穆之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丹徒),少时家贫,常就岳家乞食。一日食饱求槟榔,其妻兄弟戏之曰:“檳榔消食,君乃常飢,何忽须此?”及穆之为丹阳尹,召妻兄弟饮,至醉饱,令厨人以金盘盛槟榔一斛进之。见《南史·刘穆之传》。后以指贫困未遇之士。唐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诗之二:“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檳榔。”宋黄庭坚《次韵胡彦明同年》:“谁料丹徒布衣侣,今朝忽有酒如川。”宋陆游《夜从父老饮酒村店作》诗:“丹徒布衣有筹略,渔阳突骑莫枝梧。”
丹dān
1.红色:~砂(朱砂)︱~桂。
2.中成药剂型之一。多由数种矿物类药物用升华或熔合等方法制成;也有用一般混合方法制成的。常用以配制丸、散或锭等制剂:补心~。
徒tú
1.步行:~步。~涉。
2.空:~手。
3.白白地:~然。~劳无益。
4.只;仅仅:家~四壁。
5.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
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
7.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
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
布bù
1.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棉~。麻~。花~。粗~。~鞋。买一块~。
2.古代的一种钱币。
3.姓。
4.宣告;宣布:发~。公~。~告。开诚~公。
5.散布;分布:阴云密~。铁路公路遍~全国。
6.布置:~局。~防。~下天罗地网。
衣yī
[yī]
1.衣服:上~。内~。大~。丰~足食。
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糖~。
3.胞衣。
4.姓。
[yì]
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布衣。解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