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大全
您的足迹:

成语大全搜索

rǎng

ér

攘臂而起

攘臂而起意思

  • 解释:

    攘臂:捋起袖子,伸出手臂;起:站起。形容兴奋、激动地站起来,准备行动。

  • 出处:

    《宋史·黄干传》:"向日胡海、张军之变,为害甚于金,今若不早为之图,则两淮日见荒墟,卒有警急,攘臂而起矣。"

  • 示例:

    将来工业之衰盛,几一系于占领支那之得失,遂攘臂而起,惧为人先。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

成语攘臂而起单字解释

  • 读音:rǎng

    攘rǎng

    1.抢夺;侵犯;窃取:~夺。

    2.排除:~除。~敌(抵御敌人)。

    3.捋起(衣袖):~臂。


  • 读音:bìbei

    臂bìbei

    [bì]
    胳膊:左~。~力。振~高呼。

    [bei]
    见〖胳臂〗。


  • 读音:ér

    而ér

    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艰巨的任务。战~胜之。取~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不烈,清~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畏惧~退却~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2.有“到”的意思:一~再,再~三。由秋~冬。由南~北。

    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来。挺身~出。为正义~战。因公~死。视情况~定。

    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

    5.姓。


  • 读音:qǐ

    起qǐ

    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来。~立。~床。早睡早~。

    2.离开原来的位置:~身。~飞。

    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了。

    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痱子。

    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货。~钉子。

    6.发生:~风了。~疑心。~作用。

    7.发动;兴起:~兵。~事。

    8.拟写:~稿子。~草。

    9.建立:~伙。~会。白手~家。平地~高楼。

    10.姓。

    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防止了一~事故。

    12.群;批:外面进来一~人。他们分六~往地里送肥料。

    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迎宾曲。会场响~热烈掌声。

    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过你。想~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