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ān
颠
pū
扑
bù
不
mó
磨
diān pū bù mó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偏正式成语
近代成语
顛撲不磨
be able to withstand heavy battering
见“颠扑不破”。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你不信,试看将来不远的,便应有一个穷源反本、颠扑不磨的定论。”
颠扑不磨作谓语、定语;用于理
颠diān
1.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山~。塔~。
2.颠簸:路不平,车~得厉害。
3.跌落;倒下来:~覆。~扑不破。
4.跳起来跑;跑:连跑带~。跑跑~~。
5.同“癫”。
扑pū
1.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孩子高兴得一下~到我怀里来。和风~面。香气~鼻。
2.把全部心力用到(工作、事业等上面):他一心~在教育事业上。
3.扑打;拍打:~蝇。海鸥~着翅膀,直冲海空。小孩的身上~了一层痱子粉。
4.伏:~在桌上看地图。
5.姓。
不bùfǒu
[bù]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
[fǒu]
相当于“否”
磨mómò
[mó]
1.摩擦:脚上~了几个大泡。我劝了他半天,嘴唇都快~破了。
2.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刀。~墨。~玻璃。铁杵~成针。
3.折磨:他被这场病~得改了样子了。
4.纠缠;磨烦(mò·fan):这孩子可真~人。
5.消灭;磨灭:百世不~。
6.消耗时间;拖延:~洋工。~工夫。
[mò]
1.把粮食弄碎的工具,通常是两个圆石盘做成的:一盘~。电~。推~。
2.用磨把粮食弄碎:~面。~豆腐。~麦子。
3.掉转;转变:把汽车~过来。我几次三番劝他,他还是~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