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ú
逐
wù
物
bù
不
hái
还
zhú wù bù hái
中性成语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逐物不還
Go for nothing
谓沉湎于世俗。语本《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语出《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八:“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逐物不还作宾语、定语;用于书
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人军》诗:“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逐zhú
1.追赶:追~。~鹿。随波~流。
2.驱逐:~客令。~出门外。
3.挨着(次序):~年。~字~句。~条说明。
4.姓。
物wù
1.东西;事物:动~。货~。~质。~尽其用。
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待人接~。
3.内容;实质:言之有~。空洞无~。
4.姓。
不bùfǒu
[bù]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
[fǒu]
相当于“否”
还huánhái
[hái]
1.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十年没见了,她~那么年轻。半夜了,他~在工作。
2.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今天比昨天~冷。改完作业,~要备课。
3.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一般是往好的方面说):屋子不大,收拾得倒~干净。
4.用在上半句话里,表示陪衬,下半句进而推论,多用反问的语气;尚且:你~搬不动,何况我呢?
5.表示没想到如此,而居然如此(多含赞叹语气):他~真有办法。
6.表示早已如此:~在几年以前,我们就研究过这个方案。
[huán]
1.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家。~乡。~俗。退耕~林。
2.归还:偿~。~书。
3.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嘴。~手。~击。~价。~礼。以牙~牙,以眼~眼。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