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大全
您的足迹:

成语大全搜索

duō

shì

shǎo

shì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意思

  • 解释:

    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 出处: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 语法: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作宾语、定语、分句;

  • 示例: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采取‘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敷衍了事的态度。”

  • 近义词: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语造句

  • 1、有的邻居劝他莫管闲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装作没看见算了……”项婆婆满脸鲜血,如果没有人管,失血过多,后果不堪设想。
  • 2、算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恩怨还是恨,恨来恨去恨到最后还是不恨了。
  • 3、有些人得过且过,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 4、满街飘的中国国旗,是一个老华侨在事发时那出来分给大家的,很感动,真的,从来一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中国人今天团结到一起站出来反抗.
  • 5、有趣的是,很多人总要在兴起时凭着一股盲劲才会有所行动,给他们时间把机关算尽衡量得失后,反而觉得一动不如一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林夕
  • [查看详情]

成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单字解释

  • 读音:duō

    多duō

    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年。~种~样。~才~艺。~快好省。

    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了一个字。你的钱给~了,还你吧。

    3.过分的;不必要的:~心。~嘴。~疑。

    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岁。两丈~高。三年~。

    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了。这样摆好看得~。

    6.姓。

    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有精神!。这问题~不简单哪!

    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高,路有~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大劲使~大劲。


  • 读音:yī

    一yī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

    2.表示同一:咱们是~家人。你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表示整个;全:~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表示专一:~心~意。

    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让我闻~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声。看~眼。让我们商量~下。

    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站,再也不说什么。

    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请就来。~说就明白了。

    9.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

    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 读音:shì

    事shì

    1.事情:国~。公~。

    2.事故:出~。平安无~。

    3.职业:谋~。

    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了。

    5.从事:大~宣传。

    6.侍奉;伺候:~亲。不~王侯。


  • 读音:bùfǒu

    不bùfǒu

    [bù]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

    [fǒu]
    相当于“否”


  • 读音:rú

    如rú

    1.适合;依照:~意。~愿。~期。~数。

    2.如同:爱厂~家。十年~一日。~临大敌。

    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他。百闻不~一见。与其那样,不~这样。

    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一年。

    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6.到;往:~厕。

    7.姓。

    8.如果:~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

    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也。侃侃~也。


  • 读音:shǎoshào

    少shǎoshào

    [shǎo]
    1.数量小(跟“多”相对):~量。~见多怪。

    2.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缺少(跟“多”相对):账算错了,~一块钱。全体同学都来了,一个没~。

    3.丢;遗失:屋里~了东西。

    4.亏欠:~人家的钱都还清了。

    5.暂时;稍微:~候。~待。

    [shào]
    1.年纪轻(跟“老”相对):~年。~女。老~。青春年~。

    2.少爷:恶~。阔~。

    3.姓。


  • 读音:yī

    一yī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

    2.表示同一:咱们是~家人。你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表示整个;全:~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表示专一:~心~意。

    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让我闻~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声。看~眼。让我们商量~下。

    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站,再也不说什么。

    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请就来。~说就明白了。

    9.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

    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 读音:shì

    事shì

    1.事情:国~。公~。

    2.事故:出~。平安无~。

    3.职业:谋~。

    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了。

    5.从事:大~宣传。

    6.侍奉;伺候:~亲。不~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