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ī
丝
zhú
竹
zhī
之
yīn
音
sī zhú zhī yīn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丝竹之音
The sound of silk and bamboo
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指音乐的声音
春秋·齐·管仲《管子·七臣七主》:“材女乐三千人,钟石丝竹之音不绝。”
丝竹之音作宾语;指音乐
宋·陆游《入蜀论》:“月明时,有丝竹之音。”
丝sī
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
2.像丝的东西:粉~。尼龙~。
3.形容极小,细微:~毫。一~不苟。
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竹zhú
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圆柱形,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纸原料。嫩芽即竹笋,可食。
之zhī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音yīn
1.声音;读音:~律。~乐。口~。乐~。杂~。把这个字的~读准。
2.消息:佳~。~信。
3.指音节:单~词。复~词。
4.读(某音):“区”字作姓时~欧。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