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惊字的成语大全(包含惊字的成语_包含惊字的四字词语):躭惊受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乘虚可惊,冻浦鱼惊,动地惊天,动魄惊心,匕鬯不惊,匕鬯无惊,半夜敲门不吃惊,半夜敲门心不惊,吃惊受怕,吊胆惊心,大吃一惊,大惊失色,宠辱不惊,宠辱无惊,宠辱若惊,怵目惊心,愤风惊浪,打草惊蛇,打草蛇惊,打鸭惊鸳,打鸭惊鸳鸯,担惊受怕,担惊受恐,担惊忍怕,狗吠之惊,耽惊受怕,胆丧魂惊,胆惊心战,胆惊心颤,被宠若惊,触目惊心,边尘不惊,风尘之惊,飞鸟惊蛇,胆战魂惊,浮云惊龙,得之若惊,胆丧心惊。
1、躭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释义:躭惊受怕 犹言担受惊吓。
出处: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受官差在旅途,躭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
释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乘虚可惊 chéng xū kě jīng
释义:乘虚可惊 乘:趁;虚:空虚;惊:惊吓。趁敌人空虚可以恐吓他
出处:《投笔肤谈·达权》:“乘分可图,乘虚可惊,乘敌可取。”
4、冻浦鱼惊 dòng pǔ yú jīng
释义:冻浦鱼惊 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出处:《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5、动地惊天 dòng dì jīng tiān
释义:动地惊天 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6、动魄惊心 dòng pò jīng xīn
释义: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7、匕鬯不惊 bǐ chàng bù jīng
释义:匕鬯不惊 匕:羹匙;鬯:古时用郁金草酿黑黍而制成的祭祀用的香酒。匕鬯:借指祭祀。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
出处: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出身事主,元良永固于万邦;束发登朝,匕鬯不惊于百里。”
8、匕鬯无惊 bǐ chàng wú jīng
释义:匕鬯无惊 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出处: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9、半夜敲门不吃惊 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释义:半夜敲门不吃惊 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10、半夜敲门心不惊 bàn yè qiāo mén xīn bù jīng
释义:半夜敲门心不惊 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11、吃惊受怕 chī jīng shòu pà
释义:吃惊受怕 受惊骇。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2回:“老父惊恐,宋江做了不孝之子,负累了父亲吃惊受怕。”
12、吊胆惊心 diào dǎn jīng xīn
释义:吊胆惊心 犹言吊胆提心。
出处:《说唐》第八回:“众将进前射箭,射中的磨旗擂鼓,不中的吊胆惊心。”
13、大吃一惊 dà chī yī jīng
释义:大吃一惊 形容非常吃惊。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14、大惊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释义:大惊失色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15、宠辱不惊 chǒng rǔ bù jīng
释义:宠辱不惊 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
出处:《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16、宠辱无惊 chǒng rǔ wú jīng
释义:宠辱无惊 宠:宠爱;辱:羞辱。受宠受辱都不感到惊讶、无动于衷。指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
17、宠辱若惊 chǒng rǔ ruò jīng
释义:宠辱若惊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8、怵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g
释义:怵目惊心 惊:震惊。看见事态严重,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闻一多《龙凤》:“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19、愤风惊浪 fèn fēng jīng làng
释义:愤风惊浪 狂风骇浪。
出处:《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
20、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释义:打草惊蛇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21、打草蛇惊 dǎ cǎo shé jīng
释义:打草蛇惊 见“打草惊蛇”。
出处:《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22、打鸭惊鸳 dǎ yā jīng yuān
释义:打鸭惊鸳 见“打鸭惊鸳鸯”。
出处:明·梅鼎祚《昆化奴》第二折:“我不是要害你性命也,则怕打鸭惊鸳,打草惊蛇。”
23、打鸭惊鸳鸯 dǎ yā jīng yuān yāng
释义:打鸭惊鸳鸯 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出处:宋 梅尧臣《打鸭》诗:“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秃鸧。”
24、担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释义:担惊受怕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25、担惊受恐 dān jīng shòu kǒng
释义:担惊受恐 见“担惊忍怕”。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26、担惊忍怕 dān jīng rěn pà
释义:担惊忍怕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27、狗吠之惊 gǒu fèi zhī jīng
释义:狗吠之惊 谓小惊忧。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于远方之备。”
28、耽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释义:耽惊受怕 担受惊吓
出处:元 刘致《端正好 上高监司》:“受官差在旅途,耽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29、胆丧魂惊 dǎn sàng hún jīng
释义:胆丧魂惊 同“胆裂魂飞”。
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30、胆惊心战 dǎn jīng xīn zhàn
释义:胆惊心战 惊:惊惧,害怕;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明·陆采《怀香记·索香看墙》:“可怜平地风波变,天那好苦,霎时间胆惊心战。”
31、胆惊心颤 dǎn jīng xīn chàn
释义:胆惊心颤 惊:惊惧,害怕;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金·王吉昌《永遇乐》词:“知剑刚锋,百魔剿退,胆惊心颤。”
32、被宠若惊 bèi chǒng ruò jīng
释义:被宠若惊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
出处: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
33、触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释义:触目惊心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出处: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34、边尘不惊 biān chén bù jīng
释义:边尘不惊 边:边境;惊:震动。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35、风尘之惊 fēng chén zhī jīng
释义:风尘之惊 风尘:战乱。战乱发生的警报
出处: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威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喧嚣,仓黄促战。”
36、飞鸟惊蛇 fēi niǎo jīng shé
释义:飞鸟惊蛇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处:《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37、胆战魂惊 dǎn zhàn hún jīng
释义:胆战魂惊 战:发抖。形容十分恐惧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闻说便胆战心惊,岂得交吾曹为使。"
38、浮云惊龙 fú yún jīng lóng
释义:浮云惊龙 浮云:飘浮的云彩,这里指姿态飘逸。形容笔势轻快敏捷而有力。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9、得之若惊 dé zhī ruò jīng
释义:得之若惊 形容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患得患失。
出处:《老子》第十三章:"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
40、胆丧心惊 dǎn sàng xīn jīng
释义:胆丧心惊 形容内心盐分惊慌恐惧。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袁绍父子胆丧心惊,奔入旧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