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生活很享受的成语(形容人享受生活的成语):安危与共,与世无争,丹书铁券,丹书铁契,乐不思蜀,先忧后乐,吃喝玩乐,吃现成饭,各得其所,同甘共苦,同甘同苦,坐享其功,坐享其成,安闲自得,宴安鸠毒,怡然自乐,怡然自得,悠然自得,愤愤不平,愤时嫉俗,招财纳福,文恬武嬉,有滋有味,知足常乐,粗衣粝食,纨绔膏粱,自得其乐,贪图安逸,闭门不出,闭门酣歌,随俗浮沉,随寓而安,随遇而安,饥不择食,鹑居鷇食,鹑居鷇饮,持梁齿肥,铁券丹书。
1、安危与共 ān wēi yǔ gòng
释义:安危与共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2、与世无争 yǔ shì wú zhēng
释义:与世无争 和社会上的人没有争执。多指一种消极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3、丹书铁券 dān shū tiě quàn
释义: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后汉书 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4、丹书铁契 dān shū tiě qì
释义: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5、乐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释义:乐不思蜀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出处: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6、先忧后乐 xiān yōu hòu lè
释义:先忧后乐 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吃喝玩乐 chī hē wán lè
释义:吃喝玩乐 谓过恣意享乐的生活。
出处:魏巍《路标》:“却有人认为糊糊涂涂地吃喝玩乐,那才算没有虚掷自己的年华。”
8、吃现成饭 chī xiàn chéng fàn
释义:吃现成饭 比喻自己不出力,只享受现成的利益
出处: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十回:“虎将垂死,尚用汝等来吃现成饭而要见成功也?”
9、各得其所 gè dé qí suǒ
释义: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出处:《周易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10、同甘共苦 tóng gān gòng kǔ
释义:同甘共苦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11、同甘同苦 tóng gān tóng kǔ
释义:同甘同苦 甘:甜。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家见老爷事事与人同甘同苦,众情踊跃,也仗着妋齐料足,果然在一月限内,便修筑得完工。”
12、坐享其功 zuò xiǎng qí gōng
释义:坐享其功 见“坐享其成”。
出处: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下》:“鲜卑奉顺威灵,斩获北单于名王已下万计,中国坐享其功,而百姓不知其劳。汉兴功烈,于斯为盛。”
13、坐享其成 zuò xiǎng qí chéng
释义:坐享其成 享:享受;成:成果。坐着不劳动而享受劳动成果。
出处:明 王守仁《与顾惟贤书》:“闽广之役,偶幸了事,皆诸君之功,区区盖坐享其成者。”
14、安闲自得 ān xián zì dé
释义: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15、宴安鸠毒 yàn ān zhèn dú
释义:宴安鸠毒 宴安:贪图安逸、享乐;鸠毒:喝毒酒自杀。安乐就象毒药。指贪图享受就等于喝毒酒自杀。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闵公元年》:“宴安鸠毒,不可怀也。”
16、怡然自乐 yí rán zì lè
释义: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出处:晋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7、怡然自得 yí rán zì dé
释义:怡然自得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愉快而又自得其乐的神情。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18、悠然自得 yōu rán zì dé
释义:悠然自得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而舒适。形容态度悠闲;心情舒适。
出处:《晋书 隐逸传 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19、愤愤不平 fèn fèn bù píng
释义:愤愤不平 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出处: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20、愤时嫉俗 fèn shí jí sú
释义:愤时嫉俗 愤:愤恨,不满;嫉:憎恶,仇恨;俗:世俗。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出处:清·朱彝尊《王礼部诗序》:“十余年来,所交之士皆幽忧失志之士,诵其歌诗,往往愤时嫉俗,多离骚变雅之体。”
21、招财纳福 zhāo cái nà fú
释义:招财纳福 纳:享受。发财享福
出处:伊索《伊索寓言·赫耳墨斯的雕像》:“他看见自己的像,心想自己是个掌管招财纳福的天使,人们一定要出高价来买,就问值多少钱。”
22、文恬武嬉 wén tián wǔ xī
释义:文恬武嬉 文官武将都耽于安乐;不以国事为务。文:文官;武:武将。
出处:唐 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23、有滋有味 yǒu zī yǒu wèi
释义:有滋有味 指十分有味道,生动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8卷:“有许多话头做作,哄动这些血气未定的少年,其实有枝有叶,有滋有味。”
24、知足常乐 zhī zú cháng lè
释义:知足常乐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等。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5、粗衣粝食 cū yī lì shí
释义:粗衣粝食 粗:粗劣;衣:衣服;粝: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唐 李翱《左仆射傅公碑》:“夫人粗衣粝食,与兵士妻女均好恶,用助公事。”
26、纨绔膏粱 wán kù gāo liáng
释义:纨绔膏粱 膏粱:精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借指只知享受,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富贵人家子弟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你是个纨绔膏粱,这也无怪你不知。”
27、自得其乐 zì dé qí lè
释义:自得其乐 自己从中得到乐趣。
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
28、贪图安逸 tān tú ān yì
释义:贪图安逸 追求个人享受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贪图安逸,在家恋着妻子,乃是不孝之子。”
29、闭门不出 bì mén bù chū
释义:闭门不出 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史弼传》:“荆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
30、闭门酣歌 bì mén hān gē
释义:闭门酣歌 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
出处:唐·李延寿《南史·徐绲似》:“绲为梁湘东王,镇西谘议参军,颇为声色,侍妾数十,……,便醉而闭门,尽日酣歌。”
31、随俗浮沉 suí sú fú chén
释义:随俗浮沉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32、随寓而安 suí yù ér ān
释义:随寓而安 见“随遇而安”。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4卷:“安,谓随所寓而安,盖深于静也。”
33、随遇而安 suí yù ér ān
释义:随遇而安 随:顺从;遇:遭遇;安:安然自得。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计算起来,也是吾生有限,浩劫无涯,倒莫如随遇而安。”
34、饥不择食 jī bù zé shí
释义:饥不择食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35、鹑居鷇食 chún jū kòu shí
释义:鹑居鷇食 鷇:待母哺食的幼鸟,它不挑拣食物。如鹌鹑一样居无定所,象幼雏一样饥不择食。比喻生活俭朴,不求享受。
出处:《庄子·天地》:“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
36、鹑居鷇饮 chún jū yàn yǐn
释义:鹑居鷇饮 同“鹑居鷇食”。
出处:《隋书·薛道衡传》:“鹑居鷇饮,不殊于羽族。”
37、持梁齿肥 chí liáng chǐ féi
释义:持梁齿肥 梁:指米饭;齿:咬,吃。食用精米、肥肉。形容享受美食佳肴。
出处:《史记·祭泽列传》:"吾持梁剌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四十三年足矣。"
38、铁券丹书 tiě quàn dān shū
释义:铁券丹书 铁券:用铁制的凭证;丹书:用朱砂写字。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