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古代帝王的四字词语(形容帝王才能的成语):不刊之书,不刊之典,不祧之宗,不祧之祖,东征西怨,丹书白马,丹书铁券,丹书铁契,二帝三王,传圭袭组,倒持干戈,凤子龙孙,凤附龙攀,分茅裂土,垂拱而治,崇德报功,帝王将相,爱国如家,爱民如子,白龙鱼服,百兽率舞,称孤道寡,称王称霸,稗官野史,耳目心腹,耳目股肱,草庐三顾,补过拾遗,诚心诚意,赤心报国,赤胆忠心,道听途说,长辔远御,飞龙在天,鼎成龙升,鼎成龙去,出震继离,不迁之庙,鼎湖龙去,赐茅授土。
1、不刊之书 bù kān zhī shū
释义:不刊之书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出处:汉 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2、不刊之典 bù kān zhī diǎn
释义:不刊之典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出处:《梁书 萧子云传》:“伏以圣旨所定乐论钟律纬绪,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悬日月,不刊之典,礼乐之孝,致治所成。”
3、不祧之宗 bù tiāo zhī zōng
释义:不祧之宗 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祧:古代帝王的
出处:清 黎庶昌《序》:“曾文正公略师班氏,其文规恢闳阔,遂崒然直哜两汉,况进于此者邪?故今断以马、班、韩、欧为百世不祧之宗云。”
4、不祧之祖 bù tiāo zhī zǔ
释义:不祧之祖 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出处:清 吴乔《答万季野诗问》:“而不知全无自己,以病为药也。然在今日,遂为不祧之祖,何也?”
5、东征西怨 dōng zhēng xī yuàn
释义:东征西怨 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出处: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6、丹书白马 dān shū bái mǎ
释义: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出处:《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7、丹书铁券 dān shū tiě quàn
释义: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后汉书 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8、丹书铁契 dān shū tiě qì
释义: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9、二帝三王 èr dì sān wáng
释义:二帝三王 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昔在二帝三王……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
10、传圭袭组 chuán guī xí zǔ
释义:传圭袭组 谓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组,古代官员系印的丝带,转指官印。
出处:明·宋濂《送黄仲恭赴官馀姚序》:“士君子非以传圭袭组为难,能世其德业为难。”
11、倒持干戈 dǎo chí gàn gē
释义:倒持干戈 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出处:《后汉书·何进传》:“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12、凤子龙孙 fèng zǐ lóng sūn
释义:凤子龙孙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七:“真个是凤子龙孙,遭着不幸,流落到这个地位。”
13、凤附龙攀 fèng fù lóng pān
释义:凤附龙攀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14、分茅裂土 fēn máo liè tǔ
释义: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出处: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官封极品禄千钟,分茅裂土人堪羡。腰金衣紫作朝臣,箫韶乐奏排筵宴。”
15、垂拱而治 chuí gǒng ér zhì
释义:垂拱而治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出处:《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16、崇德报功 chóng dé bào gōng
释义:崇德报功 崇:尊重,推重。尊崇有德之人,酬报有功之人
出处:《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17、帝王将相 dì wáng jiòn xiàng
释义:帝王将相 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日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8、爱国如家 ài guó rú jiā
释义:爱国如家 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出处:汉 荀悦《汉纪 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
19、爱民如子 ài mín rú zǐ
释义:爱民如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20、白龙鱼服 bái lóng yú fú
释义:白龙鱼服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出处:西汉 刘向《说苑 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21、百兽率舞 bǎi shòu shuài wǔ
释义:百兽率舞 各种野兽,相率起舞。旧指帝王修德,时代清平。
出处:《尚书 舜典》:“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22、称孤道寡 chēng gū dào guǎ
释义:称孤道寡 孤、寡:古代皇帝自称。自封为王。比喻狂妄地以最高统治者自居。
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天子道:‘咱八辈儿称孤道寡。’”
23、称王称霸 chēng wáng chēng bà
释义:称王称霸 王:帝王;君王;霸:霸主;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自称为君主、霸主。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
出处:宋 汪元量《读史》诗:“刘项称王称霸,关张无命无功。”
24、稗官野史 bài guān yě shǐ
释义: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省览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即小说野史之类。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话说世间稗官野史中,多有记载那遇神、遇仙、遇鬼、遇怪,情欲相感之事。”
25、耳目心腹 ěr mù xīn fù
释义:耳目心腹 耳目:指侦探消息的人。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如善其便捷,任以耳目心腹,未有不倒持干戈,授人以柄者。”
26、耳目股肱 ěr mù gǔ gōng
释义:耳目股肱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27、草庐三顾 cǎo lú sān gù
释义:草庐三顾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8、补过拾遗 bǔ guò shí yí
释义:补过拾遗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出处:《汉书 汲黯传》:“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29、诚心诚意 chéng xīn chéng yì
释义:诚心诚意 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也作“诚心实意”。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30、赤心报国 chì xīn bào guó
释义:赤心报国 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出处:《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侯,赤心报国,何罪之有!’”
31、赤胆忠心 chì dǎn zhōng xīn
释义:赤胆忠心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0回:“赤胆忠心扶社稷。”
32、道听途说 dào tīng tú shuō
释义:道听途说 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33、长辔远御 cháng pèi yuǎn yù
释义:长辔远御 ①放长缰绳,驾马远行。比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②比
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长辔远御,妙略潜授。”
34、飞龙在天 fēi lóng zài tiān
释义:飞龙在天 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出处:《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35、鼎成龙升 dǐng chéng lóng shēng
释义:鼎成龙升 见“鼎成龙去”。
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高庙鼎成龙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来,奔而不朝,盖以叔不拜侄也。”
36、鼎成龙去 dǐng chéng lóng qù
释义:鼎成龙去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37、出震继离 chū zhèn jì lí
释义:出震继离 指帝王登基即位。
38、不迁之庙 bù qiān zhī miào
释义:不迁之庙 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出处:后晋·沈昫《旧唐书·武宗纪》:"宪宗皇帝有恢复中兴之功,请为百代不迁之庙。"
39、鼎湖龙去 dǐng hú lóng qù
释义:鼎湖龙去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出处: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40、赐茅授土 cì máo shòu tǔ
释义:赐茅授土 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