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其意四字成语(其什么义什么的成语):仗义疎财,不义之财,义薄云天,仁义之师,仁义道德,仗义执言,仗义疏财,以义割恩,取义成仁,大义凛然,大义灭亲,弃义倍信,据义履方,瘠义肥辞,知义多情,礼义廉耻,精义入神,见义勇为,道义之交,高义薄云,高义薄云天,闻义而徙,以义灭身。
1、仗义疎财 zhang yi shu cai
释义:仗义疎财 亦作“仗義疏財”。谓重义气而分财助人。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這個員外必是箇仗義疎財的人。”元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二折:“全不肯施仁布德行方便,那裏有仗義疎財發好心。”《水浒传》第三七回:“多聽的江湖上來往的人説兄長清德,扶危濟困,仗義疏財。”
2、不义之财 bù yì zhī cái
释义:不义之财 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出处: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3、义薄云天 yì bó yún tiān
释义:义薄云天 正义之气上扬迫近青天。极言义气之盛;也指义理之高妙。
出处:《宋书 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4、仁义之师 rén yì zhī shī
释义:仁义之师 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5、仁义道德 rén yì dào dé
释义:仁义道德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6、仗义执言 zhàng yì zhí yán
释义:仗义执言 仗义:主持正义;执言:说公道话。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7、仗义疏财 zhàng yì shū cái
释义:仗义疏财 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帮助别人。
出处:元 无名氏《看钱奴》:“他父亲在日,人都叫他做钱舍,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比老员外甚是不同。”
8、以义割恩 yǐ yì gē ēn
释义:以义割恩 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
出处:《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
9、取义成仁 qǔ yì chéng rén
释义:取义成仁 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大义凛然 dà yì lǐn rán
释义:大义凛然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11、大义灭亲 dà yì miè qīn
释义:大义灭亲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12、弃义倍信 qì yì bèi xìn
释义:弃义倍信 背离信义。谓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
13、据义履方 jù yì lǚ fāng
释义:据义履方 根据正道立身行事。
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
14、瘠义肥辞 jí yì féi cí
释义:瘠义肥辞 内容贫乏而辞句堆砌冗长。
出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风骨》:“捶子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
15、知义多情 zhī yì duō qíng
释义:知义多情 义:情义。懂得情义,富于感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谁知爱势贪财的父母,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退了前夫,另许李门,他使一条汗巾悄悄的寻了自尽。”
16、礼义廉耻 lǐ yì lián chǐ
释义:礼义廉耻 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出处:管仲《管子 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17、精义入神 jing yi ru shen
释义:精义入神 精研事物的微义,达到神妙的境地。
出处:《周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18、见义勇为 jiàn yì yǒng wéi
释义:见义勇为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9、道义之交 dào yì zhī jiāo
释义:道义之交 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
20、高义薄云 gāo yì bó yún
释义:高义薄云 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出处:《宋书 谢灵运传论》:“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21、高义薄云天 gāo yì báo yún tiān
释义:高义薄云天 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同“高义薄云”。
出处:《宋书 谢灵运传论》:“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22、闻义而徙 wén yì ér xǐ
释义:闻义而徙 闻:听到;义:正义;徙:迁移。听到符合道义的事就心动神往,虚心相就。
出处:《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3、以义灭身 yǐ yì miè shēn
释义:以义灭身 灭身:牺牲生命。为追求道义而牺牲。
出处: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