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一点都不在乎的四字词语(形容一点也不在乎成语):视富如贫,不以为意,不慌不忙,不理不睬,不闻不问,义形于色,似有如无,充耳不闻,听而不闻,嗤之以鼻,处之泰然,夷然不屑,当耳边风,心不在焉,心猿意马,无所容心,毫不关心,毫不在乎,毫不在意,泰然处之,泰然居之,淡然处之,淡然置之,满不在乎,漠不关心,漫不经心,置之不理,若无其事,褎如充耳,视而不见,如泣草芥,安之若固,是事可可,食而不知其味。
1、视富如贫 shì fù rú pín
释义:视富如贫 视:看。看见富有如同贫困。指对贫富毫不在意。
出处:《列子·仲尼》:"视生如死,视富如贫。"
2、不以为意 bù yǐ wéi yì
释义: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出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3、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释义: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4、不理不睬 bù lǐ bù cǎi
释义:不理不睬 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5、不闻不问 bù wén bù wèn
释义:不闻不问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6、义形于色 yì xíng yú sè
释义:义形于色 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
出处:《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7、似有如无 sì yǒu rú wú
释义:似有如无 只当没有这回事。形容不在乎,不在意。
出处:明·冯惟敏《涞邑初度自述》:“眼见的争名夺利眉儿先皱,耳听着受职为官胆儿便虚,俺子当似有如无。”
8、充耳不闻 chōng ěr bù wén
释义:充耳不闻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出处:清 李渔《奈何天 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9、听而不闻 tīng ér bú wén
释义:听而不闻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10、嗤之以鼻 chī zhī yǐ bí
释义:嗤之以鼻 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处: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11、处之泰然 chǔ zhī tài rán
释义:处之泰然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12、夷然不屑 yí rán bù xiè
释义:夷然不屑 夷然:泰然;不屑:轻视。心中泰然,毫不在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13、当耳边风 dāng ěr biān fēng
释义:当耳边风 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14、心不在焉 xīn bù zài yān
释义: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15、心猿意马 xīn yuán yì mǎ
释义:心猿意马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16、无所容心 wú suǒ róng xīn
释义:无所容心 不在意,不留意。
出处:鲁迅《呐喊·兔和猫》:“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
17、毫不关心 háo bù guān xīn
释义:毫不关心 对人对事态度冷淡,丝毫不在意
出处: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部分对群众利益毫不关心,而尽情地耗费人力和物力。”
18、毫不在乎 háo bù zài hū
释义:毫不在乎 毫:丝毫,形容细小;在乎:在意。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但仍然毫不在乎地开着车来到这偏僻山庄,给生活于困境的孤儿寡母送这送那,关怀备至……”
19、毫不在意 háo bù zài yì
释义:毫不在意 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20、泰然处之 tài rán chǔ zhī
释义:泰然处之 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出处:《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21、泰然居之 tài rán jū zhī
释义:泰然居之 泰然: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
出处:宋·陈亮《王珪确论如何》:“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叠用事,而玄龄泰然居之,不以进退自嫌。”
22、淡然处之 dàn rán chǔ zhī
释义:淡然处之 淡然:不经心;不在意;处:处理;对待。用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事物。
出处: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嵇志满对詹丽颖的出现淡然处之。”
23、淡然置之 dàn rán zhì zhī
释义:淡然置之 很冷淡地放在一旁。形容毫不在意。
出处:高阳《清宫外史》下册:“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
24、满不在乎 mǎn bù zài hū
释义:满不在乎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出处: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25、漠不关心 mò bù guān xīn
释义:漠不关心 漠:冷淡;冷漠。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出处: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26、漫不经心 màn bù jīng xīn
释义:漫不经心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出处: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
27、置之不理 zhì zhī bù lǐ
释义:置之不理 置:放。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出处:清 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
28、若无其事 ruò wú qí shì
释义:若无其事 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29、褎如充耳 yòu rú chōng ěr
释义:褎如充耳 褎:常带笑容。面带笑容,塞耳不闻。
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30、视而不见 shì ér bù jiàn
释义:视而不见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31、如泣草芥 rú qì cǎo jiè
释义:如泣草芥 芥:小草。就像仍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
出处:宋·苏洵《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2、安之若固 ān zhī ruò gù
释义:安之若固 固:本来。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不正常的现象,视为本来就是如此一样,毫不在意。
出处:清·陈确《查氏石家漾三世合葬志》:"而查伯母董硕人之行,尤非恒情所堪。以硕人之贤,而不见答于惺玄先生,硕人安之若固,无《终风》之怨。"
33、是事可可 shì shì kě kě
释义:是事可可 是:凡是,所有;可可:不在意。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样·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34、食而不知其味 shí ér bù zhī qí wèi
释义:食而不知其味 东西吃下去,却不知道它的味道。比喻读书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