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里如一的词语(表什么如一的成语):众口一辞,众口如一,华而不实,口是心非,叶公好龙,名副其实,外厉内荏,始终如一,心口如一,有备无患,百喙如一,终始如一,自始至终,色厉内荏,表里一致,表里不一,表里如一,表里相符,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言行相诡,面誉背非,齐整如一,自始自终。
1、众口一辞 zhòng kǒu yī cí
释义:众口一辞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出处:宋 欧阳修《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
2、众口如一 zhòng kǒu rú yī
释义:众口如一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同“众口一辞”。
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吏部一 都给事升转》:“而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众口如一。”
3、华而不实 huá ér bù shí
释义:华而不实 华;同“花”;开花;实:结果实。光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里空虚;有名无实。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4、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释义:口是心非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5、叶公好龙 yè gōng hào lóng
释义: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6、名副其实 míng fù qí shí
释义:名副其实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处: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7、外厉内荏 wài lì nèi rěn
释义:外厉内荏 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剀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而寒温不效也。”
8、始终如一 shǐ zhōng rú yī
释义:始终如一 自始至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出处:《梁书 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终始如一。”
9、心口如一 xīn kǒu rú yī
释义:心口如一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出处:宋 汪应辰《题续池阳集》:“由是观世之议论,谬于是非邪正之实者,未必心以为是,使士大夫心口如一,岂复有纷纷之患哉!”
10、有备无患 yǒu bèi wú huàn
释义:有备无患 备:防备;患:患难;灾祸。事先有防备就可能避免灾祸。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11、百喙如一 bǎi huì rú yī
释义:百喙如一 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出处:清 王夫之《孝烈传》:“唯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12、终始如一 zhōng shǐ rú yī
释义:终始如一 终:结束;始:开始。自始自终一个样子。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出处:《荀子 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
13、自始至终 zì shǐ zhì zhōng
释义:自始至终 从开始到末了。也指一贯。
出处:《宋书 谢灵运传》:“以晋氏一代,自始至终,竟无一家之史,令灵运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14、色厉内荏 sè lì nèi rěn
释义:色厉内荏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5、表里一致 biǎo lǐ yī zhì
释义:表里一致 里外一致,指思想与言行完全一致
出处: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
16、表里不一 biǎo lǐ bù yī
释义:表里不一 表面和内在不一样。
出处:《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17、表里如一 biǎo lǐ rú yī
释义: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18、表里相符 biǎo lǐ xiāng fú
释义:表里相符 表里:指内外;符:符合。指表里如一
出处:明 方孝孺《王待制私谥议》:“惟三代之学,本诸身心,著于行事,发于文辞,表里相符,华质不爽。”
19、襟怀坦白 jīn huái tǎn bái
释义:襟怀坦白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20、言行一致 yán xíng yī zhì
释义: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
出处: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21、言行相诡 yán xíng xiāng guǐ
释义:言行相诡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出处:《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22、面誉背非 miàn yù bèi fēi
释义:面誉背非 见“面誉背毁”。
出处:《宋史·范杲传》:“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
23、齐整如一 qí zhěng rú yī
释义:齐整如一 非常整齐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郑浑传》:“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24、自始自终 zì shǐ zì zhōng
释义:自始自终 从开始到末了。表示一贯到底。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先皇帝与汴军校战,自始至终,马数才万。今有铁马三万五千,不能使九州混一,是吾养卒练士将帅之不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