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能力的四字词语(形容能力的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七步之才,不同凡响,倚马可待,出类拔萃,多才多艺,奇才异能,奋矜之容,好谋善断,学识渊博,尽其所能,德才兼备,惊人之举,擎天架海,文武双全,曲尽其妙,材优干济,架海擎天,热情奔放,用贤任能,直谅多闻,知人之术,知效一官,笔头生花,精明能干,精锐之师,经天纬地,经纬天地,聪明能干,能上能下,能征敢战,能文能武,能谋善断,自以为是,豪杰英雄,踏踏实实,踔绝之能,雄才大略,善治善能。
1、七步之才 qī bù zhī cái
释义:七步之才 形容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不同凡响 bù tóng fán xiǎng
释义:不同凡响 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于平凡的音乐。原指演唱特别出色;后泛指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3、倚马可待 yǐ mǎ kě dài
释义:倚马可待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唐 李白《与韩荆州韩宗书》:“纵之以清淡,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4、出类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
释义:出类拔萃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5、多才多艺 duō cái duō yì
释义:多才多艺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处:《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6、奇才异能 qí cái yì néng
释义:奇才异能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出处: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
7、奋矜之容 fèn jīn zhī róng
释义:奋矜之容 奋:振起,发扬;矜:自以为是;容:容貌,仪容。自以为比别人有能耐的一种骄傲表现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正名》:“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复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8、好谋善断 hào móu shàn duàn
释义:好谋善断 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出处: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9、学识渊博 xué shí yuān bó
释义:学识渊博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10、尽其所能 jìn qí suǒ néng
释义:尽其所能 能:能力。把所有本事都用上
11、德才兼备 dé cái jiān bèi
释义:德才兼备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出处:《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12、惊人之举 jīng rén zhī jǔ
释义:惊人之举 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5章:“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惊人之举’,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
13、擎天架海 qíng tiān jià hǎi
释义:擎天架海 比喻大材干,大本领。元杂剧常喻将帅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
出处: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你这个将军休左猜,俺可便专心等待,等待你个擎天架海栋梁材。”
14、文武双全 wén wǔ shuāng quán
释义:文武双全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出处:《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15、曲尽其妙 qū jìn qí miào
释义:曲尽其妙 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出处:晋 陆机《文赋》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16、材优干济 cái yōu gàn jǐ
释义:材优干济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出处:《清史稿 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17、架海擎天 jià hǎi qíng tiān
释义:架海擎天 架海:横跨大海;擎天:支撑上天。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
出处: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他是个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执戟小人哉。”
18、热情奔放 rè qíng bēn fàng
释义:热情奔放 充满热情的,充满活力、首创精神或应变能力的样子
19、用贤任能 yòng xián rèn néng
释义:用贤任能 任用贤良且有能力的人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陛下益养民爱力,用贤任能,疏远奸谀,进用忠鲠,天下悦服,边备日充。”
20、直谅多闻 zhí liàng duō wén
释义:直谅多闻 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出处:《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
21、知人之术 zhī rén zhī shù
释义:知人之术 术:手段。指能识别人的才能和品行的眼光
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治天下者,曹贤考功则治,简贤退功则乱,诚审思知人之术,论才选士,必称其职。”
22、知效一官 zhì xiào yī guān
释义:知效一官 知:同“智”,才智;效:胜任。才智能力可以胜任一官之职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3、笔头生花 bǐ tóu shēng huā
释义:笔头生花 形容诗文写得绚丽多采,非常漂亮。亦作“笔底生花”、“笔下生花”。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24、精明能干 jīng míng néng gàn
释义:精明能干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出处:《新唐书 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25、精锐之师 jīng ruì zhī shī
释义:精锐之师 精锐:指军队装备优良,战斗力强;师:军队。指战斗能力很强的部队。
出处:《后汉书·铫期传》:“明公据山河之固,拥精锐之师,以顺万人思汗之心,则天下谁人不从?”
26、经天纬地 jīng tiān wěi dì
释义:经天纬地 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
出处:《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27、经纬天地 jīng wěi tiān dì
释义:经纬天地 经:丝织品的直线;纬:丝织品的横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曰比,经纬天地曰文。”
28、聪明能干 cōng míng néng gàn
释义:聪明能干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而又有能力会做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圣人说,人生少时,心思才力,样样聪明能干,实在是可怕的。”
29、能上能下 néng shàng néng xià
释义:能上能下 谓干部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论处于领导岗位或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出处: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一个共产党员随时随地都是真正的战士,能上能下,能与人民共患难,同安乐!”
30、能征敢战 néng zhēng gǎn zhàn
释义:能征敢战 征:征讨。形容作战经验丰富,敢于作战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必用能征敢战之将,先以力敌,后用智擒。”
31、能文能武 néng wén néng wǔ
释义:能文能武 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汉。”
32、能谋善断 néng móu shàn duàn
释义:能谋善断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出处: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33、自以为是 zì yǐ wéi shì
释义:自以为是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34、豪杰英雄 háo jié yīng xióng
释义:豪杰英雄 指气概、胆识、能力都杰出的人物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家住浔阳江浦上,最称豪杰英雄。”
35、踏踏实实 tā tā shí shí
释义:踏踏实实 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指不做出某种炫耀的显示的行为
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四章:“咱心里踏踏实实,胆正着哩。”
36、踔绝之能 chuō jué zhī néng
释义:踔绝之能 踔绝:高超。高超的本领、才能。
出处:《汉书·孔光传》:“非有踔绝之能,不相逾越。”
37、雄才大略 xióng cái dà lüè
释义:雄才大略 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才:才能;略:计谋。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38、善治善能 shàn zhì shàn néng
释义:善治善能 治:管理;能:能力。形容处理政事善于疏理,遇事善于变通。
出处:《老子》第八章:"政,善治,事,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