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平什么什么的成语四个字(什么什么什么平的成语):七满八平,二满三平,公平合理,凹凸不平,劫富济贫,和平共处,四平八稳,四海升平,四海承平,坎坷不平,如履平地,尸鸠之平,平分秋色,平头百姓,平安无事,平平整整,平起平坐,忿忿不平,愤愤不平,截然不同,打抱不平,扶弱抑强,抱打不平,欢若平生,歌舞升平,沟满壕平,沟满濠平,称物平施,等量齐观,粉饰太平,素昧平生,虎落平阳,见义勇为,路见不平,连车平斗,迥然不同,鉴空衡平,风平浪静,风波平地,丝绣平原。
1、七满八平 qī mǎn bā píng
释义:七满八平 形容没有空馀的地方。
出处:清·赵翼《锦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刺瑞刻猴地几多,七满八平何处可施巧?”
2、二满三平 èr mǎn sān píng
释义:二满三平 同“三平二满”。
出处:宋·陈亮《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虏》词:“小屈穹庐,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
3、公平合理 gōng píng hé lǐ
释义:公平合理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出处: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4、凹凸不平 āo tū bù píng
释义:凹凸不平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出处: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柴屑粪渣,零零散散地散布在路上。”
5、劫富济贫 jié fù jì pín
释义:劫富济贫 劫:夺取;济:救济。强夺富人的财物;救济穷苦的百姓。
出处: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25回:“ 劫富济贫,自张一帜。”
6、和平共处 hé píng gòng chǔ
释义:和平共处 彼此不发生军事冲突而共存
出处:茅盾《新疆风土杂忆》:“故牵强附会,合佛道为一,又拉上孔子作陪,以便和平共处。”
7、四平八稳 sì píng bā wěn
释义:四平八稳 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8、四海升平 sì hǎi shēng píng
释义:四海升平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
9、四海承平 sì hǎi chéng píng
释义:四海承平 国家持久太平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当今四海承平,万方朝贡,有什么紧急事情,这等大惊小怪?”
10、坎坷不平 kǎn kě bù píng
释义:坎坷不平 坎坷:土地、道路高高低低。道路高低不平。引申为前进道路上有很多困难。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岁南巢之歇坷兮,易豳、歧之夷平。”
11、如履平地 rú lǚ píng dì
释义:如履平地 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出处:唐 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12、尸鸠之平 shī jiū zhī píng
释义:尸鸠之平 尸鸠:亦作“鸤鸠”,即布谷鸟,传说它哺育群雏时能平均如一。比喻一视同仁。亦作“尸鸠之仁”。
出处:《诗经·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毛亨传:“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
13、平分秋色 píng fēn qiū
释义:平分秋色 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昼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这一天;后指平均分享财物声誉等。
出处:唐 韩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
14、平头百姓 píng tóu bǎi xìng
释义:平头百姓 平头:古人不做官的人。指普通百姓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15、平安无事 píng ān wú shì
释义:平安无事 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
出处:元 无名氏《昊天塔孟良盗骨》第二折:“哥哥将令,着兄弟巡界河去,平安无事,回哥哥的话来。”
16、平平整整 píng píng zhěng zhěng
释义:平平整整 指平坦整齐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7章:“从入城开始到十字街的一段路面,都修补得平平整整。”
17、平起平坐 píng qǐ píng zuò
释义:平起平坐 平:没有高低;相同。原指封建时代地位相同的人同时站起;同时坐下。现比喻地位相同;权力相等。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坏了学校规矩。”
18、忿忿不平 fèn fèn bù píng
释义:忿忿不平 同“愤愤不平”。
出处:《禅真逸史》第一回:“此时过往人众,见齐德受亏,俱忿忿不平。”
19、愤愤不平 fèn fèn bù píng
释义:愤愤不平 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出处: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20、截然不同 jié rán bù tóng
释义:截然不同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出处: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21、打抱不平 dǎ bào bù píng
释义:打抱不平 在双方争执中;主动介入;帮助受到欺压的人;打击实施强暴者。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
22、扶弱抑强 fú ruò yì qiáng
释义:扶弱抑强 扶助弱小,压制强暴。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6回:“晋为诸侯之长,恤患补阙,扶弱抑强,乃盟主之职也。”
23、抱打不平 bào dǎ bù píng
释义:抱打不平 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24、欢若平生 huān ruò píng shēng
释义:欢若平生 平生:平素;平时。像平素久已相交一样地欢乐。
出处:清 张元赓《张氏卮言 陈友石》:“即邀至船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25、歌舞升平 gē wǔ shēng píng
释义:歌舞升平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出处:元 陆文圭《跋》:“淳祐、景定间,王邸侯馆,歌舞升平,居生处乐,不知老之将至。”
26、沟满壕平 gōu mǎn háo píng
释义:沟满壕平 形容饱满。
出处: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沟满壕平,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寒气逼人,滴水成冰。”
27、沟满濠平 gōu mǎn háo píng
释义:沟满濠平 濠:护城河。形容填满所有的空隙。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见他们一个个蹲在地下,吃了个狼餐虎咽,沟满壕平。”
28、称物平施 chēng wù píng shī
释义:称物平施 称:通“秤”,计重;施:给予。根据物品的多寡来平均分配
出处:《周易·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29、等量齐观 děng liàng qí guān
释义:等量齐观 等:相同;量:估量;评价;齐:一样。不顾事物的区别;作同等看待。
出处: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30、粉饰太平 fěn shì tài píng
释义:粉饰太平 粉饰:粉刷装饰;太平:社会平安兴旺。把黑暗混乱的社会局面装扮成太平盛世。
出处:宋 蔡絛《车铁围山丛谈》:“当是时,方粉饰太平,务复古礼制。”
31、素昧平生 sù mèi píng shēng
释义:素昧平生 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素:从来;昧:不明白;不了解。
出处:唐 段成式《剑侠传 郭伦观灯》:“素昧平生,忽蒙救护,脱妻子于危难,先生异人乎?”
32、虎落平阳 hǔ luò píng yáng
释义:虎落平阳 老虎离开深山;落在平地里。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
出处: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33、见义勇为 jiàn yì yǒng wéi
释义:见义勇为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34、路见不平 lù jiàn bù píng
释义:路见不平 指见到不平的事
出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我不过路见不平,说几句气话罢哩!”
35、连车平斗 lián chē píng dǒu
释义:连车平斗 形容冗员很多
出处:唐 张鷟《朝野佥载》第四卷:“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
36、迥然不同 jiǒng rán bù tóng
释义:迥然不同 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出处: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37、鉴空衡平 jiàn kōng héng píng
释义:鉴空衡平 犹言明察持平。
出处:清·杨潮观《开金榜朱衣点头》:“今司文柄,鉴空衡平,不受一毫请托。”
38、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释义:风平浪静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出处: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39、风波平地 fēng bō píng dì
释义:风波平地 风波:比喻事变。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开宗》:“因辐辏旧日姻盟,潜归去,风波平地,夫妇各飘零。”
40、丝绣平原 sī xiù píng yuán
释义:丝绣平原 平原:指战国时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门下有食客数千人。用丝线来绣平原君。原表示对平原君极其钦慕。后也表示感激别人的恩惠。
出处:唐·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