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别人很烦的成语有哪些(形容别人烦人的成语):三杯和万事,不以为然,不屑一顾,不胜其烦,六根清净,六根清静,听其自然,嗤之以鼻,多愁善感,好肉剜疮,好逸恶劳,家烦宅乱,寸量铢称,怅然若失,憋气窝火,拨草寻蛇,搔耳捶胸,望而却步,灰身泯智,灰身灭智,烦天恼地,烦心倦目,爱之欲其生,牢什古子,神憎鬼厌,禅絮沾泥,窝窝囊囊,纠缠不清,贪图安逸,贫嘴饿舌,达观知命,雀角之忿,青堂瓦舍,风僝雨僽,楚氛甚恶,使心憋气,恶欲其死而受欲其生,愁潘病沈,开释左右,牛山下涕。
1、三杯和万事 sān bēi hé wàn shì
释义:三杯和万事 和:缓和。指饮酒可以解脱愁闷消除烦恼
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可不道‘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2、不以为然 bù yǐ wéi rán
释义:不以为然 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出处: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3、不屑一顾 bù xiè yī gù
释义:不屑一顾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处: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4、不胜其烦 bù shèng qí fán
释义:不胜其烦 不胜:承担不了;烦:烦杂。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出处: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秦太师当国,有谄者尝执政矣,出为建康留守,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患。”
5、六根清净 liù gēn qīng jìng
释义:六根清净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出处:隋 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6、六根清静 liù gēn qīng jìng
释义:六根清静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出处:《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静。”
7、听其自然 tīng qí zì rán
释义:听其自然 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观规律。听:听凭。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辉也不懊悔,听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书。”
8、嗤之以鼻 chī zhī yǐ bí
释义:嗤之以鼻 嗤:讥笑。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也作“以鼻嗤之”。
出处:清 颐琐《黄绣球》第七回:“其初在乡自立一学校,说于市,市人非之;请于巨绅贵族,更嗤之以鼻。”
9、多愁善感 duō chóu shàn gǎn
释义:多愁善感 善:容易;好(hào);感:伤感。容易发愁、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茅盾《幻灭》二:“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10、好肉剜疮 hǎo ròu wān chuāng
释义:好肉剜疮 比喻无事生非,自寻烦恼。
出处: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玑禅师》:“说迷说悟,犹是好肉剜疮;一切平常,尽落天魔外道。”
11、好逸恶劳 hào yì wù láo
释义:好逸恶劳 好:喜爱;逸:安闲;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12、家烦宅乱 jiā fán zhái luàn
释义:家烦宅乱 家中上下不得安宁。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
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不要家烦宅乱,枉惹人耻笑,我则今日辞了母亲,我往汴京寻我舅舅,自作个营运去。”
13、寸量铢称 cùn liáng zhū chēng
释义:寸量铢称 论寸来量,论铢来称。比喻点点滴滴地计量,烦琐不切实用。
出处:宋 苏洵《史论下》:“又欲寸量铢称以摘其失,则烦不可举。”
14、怅然若失 chàng rán ruò shī
释义:怅然若失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15、憋气窝火 biē qì wō huǒ
释义:憋气窝火 憋:闷在心里。压住性子,把屈辱或烦恼强压在心里
16、拨草寻蛇 bō cǎo xún shé
释义: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出处:明 汤显祖《牡丹亭 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亏杀你拨草寻蛇,亏杀你守株待兔。”
17、搔耳捶胸 sāo ěr chuí xiōng
释义:搔耳捶胸 搔:抓挠。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后悔、烦恼的样子
出处:《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来。”
18、望而却步 wàng ér què bù
释义:望而却步 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却步:向后退却。
出处: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
19、灰身泯智 huī shēn mǐn zhì
释义:灰身泯智 见“灰身灭智”。
出处:明·智旭《教观纲宗》:“若灰身泯智,名无余涅盘。”
20、灰身灭智 huī shēn miè zhì
释义:灰身灭智 佛教语。谓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出处:隋·智顗《四教仪》:“若灰身灭智,名无余涅槃。”
21、烦天恼地 fán tiān nǎo dì
释义:烦天恼地 烦:烦恼,烦闷。形容心情十分烦恼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哭哭啼啼,烦天恼地。”
22、烦心倦目 fán xīn juàn mù
释义:烦心倦目 烦:烦躁,烦恼;倦:厌倦。烦闷的心情,倦怠的眼睛
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穴。”
23、爱之欲其生 ài zhī yù qí shēng
释义:爱之欲其生 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24、牢什古子 láo shí gǔ zi
释义:牢什古子 指讨厌的东西。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关在这牢坑里,学这牢什古子。”
25、神憎鬼厌 shén zēng guǐ yàn
释义:神憎鬼厌 憎:憎恨;厌:讨厌。连鬼神都讨厌。形容十分让人憎恨讨厌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那恶毒的老太婆虽然神憎鬼厌,可她却具有一种特殊的权利,她能够叫焦仲卿和刘兰芝分开。”
26、禅絮沾泥 chán xū zhān ní
释义:禅絮沾泥 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
出处:《花月痕》第四九回:“兰香来无定处,绿蕊去未移时,想你二人禅絮沾泥,当不复悔偷灵药。”
27、窝窝囊囊 wō wō nāng nāng
释义:窝窝囊囊 受委屈之后表现出的烦恼,窝气或指人懦弱,没本事
出处:老舍《我这一辈子》:“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
28、纠缠不清 jiū chán bù qīng
释义:纠缠不清 纠结缠绕在一起;理不清楚。形容纷乱;使人不易分辨清楚。
出处: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25回:“秋痕叹道:‘你如今一请就来,往后又是纠缠不清。”
29、贪图安逸 tān tú ān yì
释义:贪图安逸 追求个人享受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贪图安逸,在家恋着妻子,乃是不孝之子。”
30、贫嘴饿舌 pín zuǐ è shé
31、达观知命 dá guān zhī mìng
释义:达观知命 达观:指一切听其自然或看得开;命:命运;知命:指知天命。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摆布,无所烦恼。
出处:茅盾《幻灭》十四:“达观知命的思想,暂时引渡静离开了苦闷的荆棘。天快亮时,她也沉沉入睡了。”
32、雀角之忿 què jiǎo zhī fèn
释义:雀角之忿 指雀和鼠都能毁人们的房子,就如同打官司一样。比喻打官司带来的烦恼
出处:《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33、青堂瓦舍 qīng táng wǎ shè
释义:青堂瓦舍 堂:高大的屋子。青灰砖砌的堂屋,灰瓦盖顶的住房。指大瓦房。
出处: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十四出:“你在这青堂瓦舍里坐着,到也自在,你这等涎皮赖脸的,俺管监的吃风!”
34、风僝雨僽 fēng chán yǔ zhòu
释义:风僝雨僽 僝、僽:指憔悴、烦恼。形容人历尽苦难,非常烦恼和憔悴
出处:元·滕斌《普天乐·色》曲:“春光过也,风僝雨僽,一叶秋来。”
35、楚氛甚恶 chǔ fēn shèn wù
释义:楚氛甚恶 恶:憎恨,讨厌。比喻俗恶之气令人可憎。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伯夙谓赵孟曰:‘楚氛甚恶,惧难。’"
36、使心憋气 shǐ xīn biē qì
释义:使心憋气 使:致使;憋气:指有委屈或烦恼不能发泄。让人心情不舒畅,使性子,发脾气。
出处:明·天然智叟《石头点》卷十二:"可知有你这歪老货搬弄,致使我家娘一向使心憋气。"
37、恶欲其死而受欲其生 wù yù qí sǐ ér ài yù qí shēng
释义:恶欲其死而受欲其生 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出处:《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38、愁潘病沈 chóu pān bìng shěn
释义:愁潘病沈 泛指烦恼和疾病。
出处:晋·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南朝·梁·沈约因病而瘦减腰围。
39、开释左右 kāi shì zuǒ yòu
释义:开释左右 开释:开导解释;左右:用于信札,尊称对方。指用劝慰、开导的话消除对方的忧愁、疑虑和烦恼。
出处:宋·苏轼《答李琮书》:"近闻公有闺门悽怅,即欲作书奉慰,即罕的便,又以为书未必能开释左右,往往更益悽怅,用是稍缓。"
40、牛山下涕 niú shā xià tì
释义:牛山下涕 牛山:在今山东淄博市东。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比喻因事物变迁而引起的悲哀。也指不知满足而自寻烦恼。
出处:《晏子春秋·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