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十二章的四字词语有哪些(论语十二章的成语):三十而立,三省吾身,不亦乐乎,不耻下问,不舍昼夜,不误农时,丰富多彩,举一反三,乐在其中,从心所欲,使民以时,千乘之国,博学笃志,后生可畏,听其言而观其行,和颜悦色,国家大事,如切如磋,安贫乐道,富而好礼,富而无骄,尽心竭力,居无求安,巧言令色,当仁不让,慎终追远,文质彬彬,温故知新,温良恭俭,竭尽全力,观过知仁,贫而无谄,躬行实践,过则勿惮改,逝者如斯,随心所欲,食不求饱,食无求饱,骄傲自大,寡言少语。
- 1、三十而立 sān shí ér lì - 释义: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2、三省吾身 sān shěng wú shēn - 释义:三省吾身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3、不亦乐乎 bù yì lè hū - 释义:不亦乐乎 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不也是快乐的吗?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4、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 释义:不耻下问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 5、不舍昼夜 bù shě zhòu yè - 释义:不舍昼夜 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 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6、不误农时 bù wù nóng shí - 释义:不误农时 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 - 出处: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必须注意领导人民加紧生产,不误农时,不荒地,防止地富怠工和破坏。” 
- 7、丰富多彩 fēng fù duō cǎi - 释义:丰富多彩 彩:颜色;花色。数量充足、品种繁多;且极出色。也形容艺术形式应有尽有;绚丽多彩。 - 出处:峻青《秋色赋》:“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非常令人兴奋。” 
- 8、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 释义:举一反三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9、乐在其中 lè zài qí zhōng - 释义:乐在其中 乐:快乐;乐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10、从心所欲 cóng xīn suǒ yù - 释义:从心所欲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11、使民以时 shǐ mín yǐ shí - 释义:使民以时 时:农时。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 -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12、千乘之国 qiān shèng zhī guó - 释义:千乘之国 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 -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 13、博学笃志 bó xué dǔ zhì - 释义:博学笃志 博:广;笃志:志向专一。广泛学习,意志坚定 -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14、后生可畏 hòu shēng kě wèi - 释义:后生可畏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的意思。指青年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是可敬服的。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15、听其言而观其行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 释义: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16、和颜悦色 hé yán yuè sè - 释义:和颜悦色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 17、国家大事 guó jiā dà shì - 释义:国家大事 大事:重大事情。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贾复传》:“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 
- 18、如切如磋 rú qiē rú cuō - 释义:如切如磋 比喻互相商讨砥砺。 - 出处:《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19、安贫乐道 ān pín lè dào - 释义:安贫乐道 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 20、富而好礼 fù ér hào lǐ - 释义:富而好礼 礼: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富有而又彬彬有礼 -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21、富而无骄 fù ér wú jiāo - 释义:富而无骄 骄:骄傲。虽已富有但不骄傲 -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子贡曰:‘贪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22、尽心竭力 jìn xīn jié lì - 释义:尽心竭力 竭:用尽;尽:全部用出。费尽心思;用出全部力气。形容做事十分认真负责。 - 出处:《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 23、居无求安 jū wú qiú ān - 释义:居无求安 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24、巧言令色 qiǎo yán lìng sè - 释义:巧言令色 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 - 出处:《尚书 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 25、当仁不让 dāng rén bù ràng - 释义:当仁不让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 26、慎终追远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 释义: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27、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 释义:文质彬彬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28、温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 释义:温故知新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形容回顾过去;认识现实。温:温习;故:旧的。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29、温良恭俭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 释义:温良恭俭 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30、竭尽全力 jié jìn quán lì - 释义:竭尽全力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 出处:《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 31、观过知仁 guān guò zhī rén - 释义:观过知仁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32、贫而无谄 pín ér wú chǎn - 释义:贫而无谄 谓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 -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33、躬行实践 gōng xíng shí jiàn - 释义:躬行实践 亲身实行或体验。 - 出处:明·张居正《请申归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躬行实践,以需他日之用。” 
- 34、过则勿惮改 guò zé wù dàn gǎi - 释义:过则勿惮改 过:过错,过失;惮:怕。有了过错,就不要怕去改正 -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 35、逝者如斯 shì zhě rú sī - 释义: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36、随心所欲 suí xīn suǒ yù - 释义:随心所欲 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想要。 -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 37、食不求饱 shí bù qiú bǎo - 释义:食不求饱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盖宽饶传》:“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 
- 38、食无求饱 shí wú qiú bǎo - 释义:食无求饱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39、骄傲自大 jiāo ào zì dà - 释义:骄傲自大 盛气凌人,过分抬高自己 - 出处:邓小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特别提出谦虚,反对骄傲自大。” 
- 40、寡言少语 guǎ yán shǎo yǔ - 释义:寡言少语 言语很少。形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形容心情沉闷,不爱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