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有物字的四字词语(包含物字的成语_包含物字的四字词语):安民济物,不失旧物,不轨不物,丑类恶物,傲世轻物,傲睨万物,典章文物,别无他物,博物君子,博物多闻,博物洽闻,博物通达,大干物议,成己成物,暗室求物,杯中之物,柴天改物,残民害物,比物丑类,比物假事,比物属事,比物此志,比物连类,池中之物,爱人利物,盗跖之物,睹物伤情,睹物兴悲,称物平施,等闲人物,薄物细故,触物伤情,触物兴怀,超然物外,辨物居方,逴俗绝物,爱民恤物,不可方物,敖世轻物,菜果之物。
1、安民济物 ān mín jì wù
释义:安民济物 济:救济;物:指人,公众。安抚百姓。旧时常用以形容朝廷大臣的抱负。
出处:五代·罗隐《谗书》卷四:"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2、不失旧物 bù shī jiù wù
释义:不失旧物 旧物:旧的典章制度或原有的东西。指恢复原有的事业或山河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3、不轨不物 bù guǐ bù wù
释义:不轨不物 轨:轨道,引申为法规;物:典章文物。超出常规和不合乎法则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4、丑类恶物 chǒu lèi è wù
释义:丑类恶物 指坏人。
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顽嚣不友。”
5、傲世轻物 ào shì qīng wù
释义:傲世轻物 傲世:傲视当世;轻:轻视;物:他人或环境。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指孤高自傲,处世不与一般流俗苟同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齐俗训》:“傲世轻物,不污于俗。”
6、傲睨万物 ào nì wàn wù
释义:傲睨万物 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出处:宋 黄庭坚《豫章文集 跋俞秀老清老诗颂》第26卷:“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衰。”
7、典章文物 diǎn zhāng wén wù
释义:典章文物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出处:《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8、别无他物 bié wú tā wù
释义:别无他物 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同“别无长物”。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伯桃视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积书卷,别无他物。”
9、博物君子 bó wù jūn zǐ
释义:博物君子 指博学多识的人。
出处:《史记 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 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10、博物多闻 bó wù duō wén
释义:博物多闻 博: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指见多识广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夜》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
11、博物洽闻 bó wù qià wén
释义:博物洽闻 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赞》:“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12、博物通达 bó wù tōng dá
释义:博物通达 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学识渊博,通晓事理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虽非正法,巨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13、大干物议 dà gān wù yì
释义:大干物议 干:冒犯;物议:众人的议论。引起众多的议论或引起舆论的不满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恐怕他摆出老前辈的架子来,那是大干物议的。”
14、成己成物 chéng jǐ chéng wù
释义:成己成物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15、暗室求物 àn shì qiú wù
释义:暗室求物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出处:《朱子语类辑略 总论为学之方》:“如暗室求物,把火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费尽心力,只是搜索不见。”
16、杯中之物 bēi zhōng zhī wù
释义:杯中之物 杯子中的东西,指酒。同“杯中物”。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闷来时只是饮酒,尽醉方休,日常饭食,有一顿,没一顿,都不计较,单少不得杯中之物。”
17、柴天改物 chái tiān gǎi wù
释义:柴天改物 指改朝换代。改物,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
出处:《宋书 武帝纪赞》:“至于钟石变声,柴天改物,民已去晋,异于延康之初,功实静乱,又殊感熙之末。”
18、残民害物 cán mín hài wù
释义:残民害物 残:伤害。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出处:宋 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19、比物丑类 bǐ wù chǒu lèi
释义:比物丑类 指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出处:《礼记 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郑玄注:“以事相况而为之。丑,犹比也。”
20、比物假事 bǐ wù jiǎ shì
释义:比物假事 假借相类的事物,相进行比较归纳。
出处:清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谏,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21、比物属事 bǐ wù zhǔ shì
释义:比物属事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出处:汉 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22、比物此志 bǐ wù cǐ zhì
释义: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出处:东汉 贾谊《新书 阶级》:“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王先谦补注:“物,类也。志,意也。言臣如效死取义,则为国家不拔之基,圣人有‘金城’之语,正比类此意也。”
23、比物连类 bǐ wù lián lèi
释义:比物连类 比物:比喻;连:连缀;类:相同的事物。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然其连类比物,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挠。”
24、池中之物 chí zhōng zhī wù
释义:池中之物 池:池塘。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也。”
25、爱人利物 ài rén lì wù
释义:爱人利物 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26、盗跖之物 dào zhí zhī wù
释义:盗跖之物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27、睹物伤情 dǔ wù shāng qíng
释义:睹物伤情 看到东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伤感动情。形容深切的怀念。睹:看见。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今虽年久,尚然记忆。睹物伤情,不觉哀泣。”
28、睹物兴悲 dǔ wù xīng bēi
释义:睹物兴悲 睹:见;兴:起。见到与故人有关的东西而引起悲伤
出处: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猛然间睹物兴悲,早不觉潸然涕流。”
29、称物平施 chēng wù píng shī
释义:称物平施 称:通“秤”,计重;施:给予。根据物品的多寡来平均分配
出处:《周易·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30、等闲人物 děng xián rén wù
释义:等闲人物 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1回:“操还营自思:‘孙权非等闲人物……’于是有退兵之意。”
31、薄物细故 bó wù xì gù
释义:薄物细故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欢。”
32、触物伤情 chù wù shāng qíng
释义:触物伤情 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
33、触物兴怀 chù wù xīng huái
释义:触物兴怀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怀。
出处: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月泉吟社》:“触物兴怀言不尽,春来非是爱吟诗。”
34、超然物外 chāo rán wù wài
释义:超然物外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出处: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
35、辨物居方 biàn wù jū fāng
释义:辨物居方 居:在,安置;方:方位,地方。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
出处:《周易 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36、逴俗绝物 chāo sú jué wù
释义:逴俗绝物 犹言超世绝俗。
出处:清·周亮工《书影》第五卷:“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
37、爱民恤物 ài mín xù wù
释义:爱民恤物 恤:怜惜;物:自我以外的人或环境,指众人。爱护和体恤百姓。旧用为对帝王、官吏的赞辞。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做官爱民恤物,今特佑汝。"
38、不可方物 bù kě fāng wù
释义:不可方物 方物:识别。不能识别,无法分辨。也指无可比拟。
出处:《国语·楚语下》:"民神杂糅,不可方物。"
39、敖世轻物 áo shì qīng wù
释义:敖世轻物 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出处:《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
40、菜果之物 cài guǒ zhī wù
释义:菜果之物 比喻没有才能的人。
出处:汉·王充《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不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