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自己的词语(自己看自己什么成语形容):解放思想,先自隗始,喃喃自语,妄自菲薄,安其所习,安分知足,安常守分,安生服业,安贫乐道,度德量力,引喻失义,心中有数,怨天尤人,成竹在胸,敢想敢说,无关紧要,毛遂自荐,爱国如家,爱惜羽毛,爱民如子,爱财舍命,登高自卑,破除迷信,胸有成竹,自告奋勇,自知之明,连续不断,安贫知命。
1、解放思想 jiě fàng sī xiǎng
释义:解放思想 冲破传统的束缚,把思想从旧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
2、先自隗始 xiān zì wěi shǐ
释义:先自隗始 隗:指战国燕人郭隗;始:开始。以先任用我郭隗为开端。表示自我推荐。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3、喃喃自语 nán nán zì yǔ
释义:喃喃自语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4回:“知圆听到这里,不觉嘻嘻一笑,喃喃自语道:‘救兵救兵,只落得狗咬洞宾。’”
4、妄自菲薄 wàng zì fěi bó
释义:妄自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过分地;菲薄:小看;轻视。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安其所习 ān qí suǒ xí
释义:安其所习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6、安分知足 ān fèn zhī zú
释义: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7、安常守分 ān cháng shǒu fèn
释义:安常守分 分:本分,自己分内的。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四:“如有一般人,只安常守分,不恁求利,然有时意思亦是求利,察其所安,又看他心所安稳处,一节深一节”。
8、安生服业 ān shēng fú yè
释义:安生服业 服:从事。平稳地生活,安心地从事自己的生业
出处:梁斌《红旗谱》:“她想到冯老兰,不一定肯让朱老忠安生服业地活下去,她的心情更加忧惧不安。”
9、安贫乐道 ān pín lè dào
释义:安贫乐道 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10、度德量力 duó dé liàng lì
释义:度德量力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出处: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11、引喻失义 yǐn yù shī yì
释义:引喻失义 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出处: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心中有数 xīn zhōng yǒu shù
释义:心中有数 比喻了解实际情况;心里有底。
出处: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同儒春谈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数,为她去和老山东交锋做准备。”
13、怨天尤人 yuàn tiān yóu rén
释义:怨天尤人 怨恨天命;责怪别人(怨:怨恨;天:这里指命运;尤:责怪;归罪)。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14、成竹在胸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释义:成竹在胸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15、敢想敢说 gǎn xiǎng gǎn shuō
释义:敢想敢说 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问题和发表意见
出处: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敢想、敢说也是一种斗争。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
16、无关紧要 wú guān jǐn yào
释义:无关紧要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
17、毛遂自荐 máo suì zì jiàn
释义:毛遂自荐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18、爱国如家 ài guó rú jiā
释义:爱国如家 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出处:汉 荀悦《汉纪 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
19、爱惜羽毛 ài xī yǔ máo
释义:爱惜羽毛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出处:西汉 刘向《说苑 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20、爱民如子 ài mín rú zǐ
释义:爱民如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21、爱财舍命 ài cái shě mìng
释义:爱财舍命 指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追求钱财
22、登高自卑 dēng gāo zì bēi
释义:登高自卑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23、破除迷信 pò chú mí xìn
释义:破除迷信 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格。
出处: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要破除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
24、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释义: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出处: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5、自告奋勇 zì gào fèn yǒng
释义:自告奋勇 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告:表明;奋勇:鼓起勇气)。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
26、自知之明 zì zhī zhī míng
释义:自知之明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27、连续不断 lian xu bu duan
释义:连续不断 一个接着一个,指长时间地持续,且紧密连接。
28、安贫知命 ān pín zhī mìmg
释义:安贫知命 命:命运。安于贫困的境遇,知道自己的命运,不怨天尤人。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