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象亲密的成语(形容亲密一致行动的成语):亲如手足,亲密无间,伯歌季舞,促膝谈心,公不离婆,同床异梦,唇枪舌剑,夜雨对床,天各一方,如影随形,寸步不离,形单影只,形影不离,形影相随,心有灵犀,志同道合,情同手足,打得火热,打成一片,抵足而眠,梦笔生花,比目连枝,比翼连枝,秤不离砣,称兄道弟,耳鬓厮磨,耳鬓斯磨,若即若离,蜜里调油,貌合神离,难舍难分,青梅竹马,携手并肩,在天愿作比翼鸟。
- 1、亲如手足 qīn rú shǒu zú - 释义:亲如手足 手足:指兄弟。像兄弟一样的亲密。 - 出处: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想兄弟情亲如手足,怎下的生心将兄命亏?” 
- 2、亲密无间 qīn mì wú jiàn - 释义:亲密无间 间:缝隙。关系非常融洽、密切、没有一点间隔。 -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 3、伯歌季舞 bó gē jì wǔ - 释义:伯歌季舞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 出处:汉 焦赣《易林 否之损》:“秋风牵手,相提笑语。伯歌季舞,燕乐以喜。” 
- 4、促膝谈心 cù xī tán xīn - 释义:促膝谈心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谈心,甚是款洽。” 
- 5、公不离婆 gōng bù lí pó - 释义:公不离婆 老公不离开老婆。形容关系密切 - 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 6、同床异梦 tóng chuáng yì mèng - 释义:同床异梦 睡在一张床上;做着不同的梦。原指夫妻感情不和。比喻同作一件事;各有各的打算。 - 出处:宋 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 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 7、唇枪舌剑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释义: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 出处: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 8、夜雨对床 yè yǔ duì chuáng - 释义:夜雨对床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 出处:唐 郑谷《思图昉上人》:“每思闻净话,夜雨对绳床。” 
- 9、天各一方 tiān gè yī fāng - 释义:天各一方 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 - 出处: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 10、如影随形 rú yǐng suí xíng - 释义:如影随形 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 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 
- 11、寸步不离 cùn bù bù lí - 释义:寸步不离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 出处: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 12、形单影只 xíng dān yǐng zhī - 释义:形单影只 形容孤独;没有同伴。形:身体;单:孤单;影:身影;只:指单独。 - 出处: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唯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 13、形影不离 xíng yǐng bù lí - 释义:形影不离 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 
- 14、形影相随 xíng yǐng xiāng suí - 释义:形影相随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出处:唐 崔峒《江山书怀》:“登高回首罢,行影自相随。” 
- 15、心有灵犀 xīn yǒu líng xī - 释义:心有灵犀 灵犀:灵兽犀牛。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16、志同道合 zhì tóng dào hé - 释义:志同道合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 17、情同手足 qíng tóng shǒu zú - 释义:情同手足 情:交谊;交情;手足: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亲兄弟一样。 -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1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 
- 18、打得火热 dǎ dé huǒ rè - 释义:打得火热 形容十分亲密。 -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4回:“原来安道全新和建康府一个烟花娼妓,唤做李巧奴,时常往来,正是打得火热。” 
- 19、打成一片 dǎ chéng yī piàn - 释义:打成一片 原指把各种感情或遭遇都看成是同一回事。现多指人与人相互间关系密切;如同一体。 -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道,打成一片。” 
- 20、抵足而眠 dǐ zú ér mián - 释义:抵足而眠 脚与脚相触地同睡在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 21、梦笔生花 mèng bǐ shēng huā - 释义:梦笔生花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 出处: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22、比目连枝 bǐ mù lián zhī - 释义:比目连枝 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 - 出处:元 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 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 23、比翼连枝 bǐ yì lián zhī - 释义:比翼连枝 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 出处:唐 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24、秤不离砣 chèng bù lí tuó - 释义:秤不离砣 比喻事物有连带关系。也形容两人关系亲密,经常不离开。 - 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 25、称兄道弟 chēng xiōng dào dì - 释义:称兄道弟 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见了同事周老爷一班人,格外显得殷勤,称兄道弟,好不热闹。” 
- 26、耳鬓厮磨 ěr bìn sī mó - 释义:耳鬓厮磨 鬓:鬓发;脸颊两旁靠近耳朵的软发;厮:互相;磨:擦。头靠得很近;耳边的头发互相挨在一起。形容小儿女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情态。 -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 27、耳鬓斯磨 ěr bìn sī mó - 释义:耳鬓斯磨 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9回:“宝玉思及当时姊妹一处,耳鬓斯磨,从今一别,纵得相逢,也必不似先前那等亲密了。” 
- 28、若即若离 ruò jí ruò lí - 释义:若即若离 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 29、蜜里调油 mì lǐ tiáo yóu - 释义:蜜里调油 比喻非常亲密和好。 -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7回:“宝玉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 
- 30、貌合神离 mào hé shén lí - 释义:貌合神离 貌:外表;神:内心。指外表上一致;内心里不一样。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而实际上各怀心思。 - 出处: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得新忘旧》:“自有此宠复,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对,亦只貌合神离耳。” 
- 31、难舍难分 nán shě nán fēn - 释义:难舍难分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 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这样难舍难分的洒泪而别。” 
- 32、青梅竹马 qīng méi zhú mǎ - 释义:青梅竹马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 出处: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33、携手并肩 xié shǒu bìng jiān - 释义:携手并肩 手拉着手,肩靠着肩。形容十分亲密,一致行动。 -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纱笼才过处,喝道转身,一壁小来且住。见许多才子艳质,携手并肩低语。" 
- 34、在天愿作比翼鸟 zài tiān yuàn zuò bǐ yì niǎo - 释义:在天愿作比翼鸟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诗中比喻恩爱夫妻。愿作天上的比翼鸟。比喻夫妻感情深厚。 -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