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一个人太现实的词(形容人太现实的成语):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人情冷暖,借古讽今,实事求是,徒有虚名,忿世嫉俗,愤世嫉俗,愤时疾俗,是非曲直,有名无实,树倒猢狲散,江海之士,洞鉴古今,满目疮痍,脚踏实地,见风使舵,超以象外,超然象外,趋炎附势,避世绝俗,陈古刺今,人走茶凉。
1、世态炎凉 shì tài yán liáng
释义:世态炎凉 凉:冷淡。指旧社会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出处:宋 文天祥《杜架阁》:“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
2、人心叵测 rén xīn pǒ cè
释义:人心叵测 叵:不可。人的心地不可探测。形容人心险恶。
出处:《新唐书 尹愔传》:“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
3、人情冷暖 rén qíng lěng nuǎn
释义:人情冷暖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出处:唐 刘得仁《送车涛罢举归山》诗:“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
4、借古讽今 jiè gǔ fěng jīn
释义:借古讽今 借:假托;讽: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出处: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5、实事求是 shí shì qiú shì
释义:实事求是 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6、徒有虚名 tú yǒu xū míng
释义:徒有虚名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7、忿世嫉俗 fèn shì jí sú
释义:忿世嫉俗 同“愤世嫉俗”。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尊至者,不平恒继之,忿世嫉俗,发为巨震,与对跖之徒争衡。”
8、愤世嫉俗 fèn shì jí sú
释义:愤世嫉俗 愤:憎恶;不满;世、俗:指当时的社会现状;嫉:仇恨。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各种习俗表示愤恨与憎恶。
出处:唐 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9、愤时疾俗 fèn shí jí sú
释义:愤时疾俗 同“愤世嫉俗”。
出处:《明史·姜士昌传》:“居恒愤时疾俗,欲以身挽之。”
10、是非曲直 shì fēi qū zhí
释义:是非曲直 曲:无理;直:有理。指对事物的评断。
出处:汉 王充《论衡 说日篇》:“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11、有名无实 yǒu míng wú shí
释义:有名无实 光有虚名;并无事实。指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
出处:《国语 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12、树倒猢狲散 shù dǎo hú sūn sàn
释义:树倒猢狲散 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出处:宋 庞元英《谈薮 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13、江海之士 jiāng hǎi zhī shì
释义:江海之士 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14、洞鉴古今 dòng jiàn gǔ jīn
释义:洞鉴古今 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出处:《旧唐书·王及善等传论》:“苟非洞鉴古今,深识王霸,何由立其高论哉。”
15、满目疮痍 mǎn mù chuāng yí
释义:满目疮痍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出处:《辛亥革命 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16、脚踏实地 jiǎo tà shí dì
释义:脚踏实地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
出处: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17、见风使舵 jiàn fēng shǐ duò
释义:见风使舵 看风向掌舵。比喻随机应变看形势办事。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18、超以象外 chāo yǐ xiàng wài
释义:超以象外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19、超然象外 chāo rán xiàng wài
释义:超然象外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20、趋炎附势 qū yán fù shì
释义:趋炎附势 趋:趋向;迎合。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宋 陈善《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21、避世绝俗 bì shì jué sú
释义:避世绝俗 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晋书 华轶传》:“栖情玄远,确然绝俗。”
22、陈古刺今 chén gǔ cì jīn
释义:陈古刺今 借古讽今。
出处:《诗·王风·大车序》:“《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
23、人走茶凉 ren zou cha liang
释义:人走茶凉 比喻世态炎凉,人情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