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富有节奏感的四字词语(形容有节奏感的成语):铿镪顿挫,一鼓一板,不疾不徐,事无大小,云趋鹜赴,实繁有徒,密锣紧鼓,小试锋芒,山崩海啸,山明水秀,徒费唇舌,快人快事,悠悠扬扬,戛玉敲冰,戛玉敲金,戛玉锵金,戛玉鸣金,敲金戛玉,旗鼓相当,枝繁叶茂,电闪雷鸣,秀而不实,竹罄南山,紧锣密鼓,繁音促节,舌尖口快,节外生枝,芒然自失,茂林修竹,行云流水,赴火蹈刃,铿锵有力,顿挫抑扬,刃树剑山。
- 1、铿镪顿挫 kēng qiāng dùn cuò - 释义:铿镪顿挫 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镪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了。" 
- 2、一鼓一板 yī gǔ yī bǎn - 释义:一鼓一板 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大小事多要串通得这两个,方才弄得成。这两个一鼓一板,只要公子出脱得些,大家有味。” 
- 3、不疾不徐 bù jí bù xú - 释义: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 - 出处:宋 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 4、事无大小 shì wú dà xiǎo - 释义:事无大小 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 出处:《文选 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 5、云趋鹜赴 yún qū wù fù - 释义:云趋鹜赴 比喻从四方奔赴而至。 - 出处:清·魏源《淮北票盐志叙》:“夫票盐售价不及纲盐之半,而纲商岸悬课绌,票商云趋鹜赴者,何哉?” 
- 6、实繁有徒 shí fán yǒu tú - 释义:实繁有徒 实:实在;繁:多;徒:徒众,群众。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 -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郑书》有之:‘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 7、密锣紧鼓 mì luó jǐn gǔ - 释义:密锣紧鼓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 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8章:“如今村子上在密锣紧鼓地查什么阴谋,你走路也得当心呵,要带眼识人。” 
- 8、小试锋芒 xiǎo shì fēng máng - 释义:小试锋芒 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 出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游击队长决不轻易地丢手了,尽管小试锋芒,但双方已经形成剑拔弩张的形势。” 
- 9、山崩海啸 shān bēng hǎi xiào - 释义:山崩海啸 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 - 出处:宋·周密《癸辛宋识前集·炮祸》:“诸炮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以为急兵至矣。” 
- 10、山明水秀 shān míng shuǐ xiù - 释义:山明水秀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出处: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11、徒费唇舌 tú fèi chún shé - 释义:徒费唇舌 徒:白白地。指白讲了一大套话,结果仍然无济于事。 -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九公何苦徒费唇舌,你这乡谈暂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学会再说罢。” 
- 12、快人快事 kuài rén kuài shì - 释义:快人快事 爽快人办爽快事。 -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附各本序跋题辞〈陈序〉》:“维时雪停段君,踊跃付梓,快人快事,其有古人不见我之思乎?” 
- 13、悠悠扬扬 yōu yōu yáng yáng - 释义:悠悠扬扬 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持续和谐或事物慢节奏运动 - 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一回:“叮叮咚咚,悠悠扬扬,约有五十余人,进宫里来。” 
- 14、戛玉敲冰 jiá yù qiāo bīng - 释义:戛玉敲冰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 出处: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 15、戛玉敲金 jiá yù qiāo jīn - 释义:戛玉敲金 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 - 出处:宋 罗烨《醉翁谈录 小说引子》:“试开戛玉敲金口,说与东西南北人。” 
- 16、戛玉锵金 jiá yù qiāng jīn - 释义:戛玉锵金 见“戛玉敲金”。 - 出处:宋·王迈《祭海阳县尉林磻先生文》:“先生之学,涵古茹今;先生之文,戛玉锵金。” 
- 17、戛玉鸣金 jiá yù míng jīn - 释义:戛玉鸣金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 出处: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 18、敲金戛玉 qiāo jīn jiá yù - 释义:敲金戛玉 见“敲金击石”。 - 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见头场七篇,敲金戛玉,句句皆盛世元音。” 
- 19、旗鼓相当 qí gǔ xiāng dāng - 释义:旗鼓相当 旗鼓: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隐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 
- 20、枝繁叶茂 zhī fán yè mào - 释义:枝繁叶茂 枝叶繁密茂盛。 - 出处:明 孙柚《琴心记》:“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水清,祝小姐枝繁叶茂。” 
- 21、电闪雷鸣 diàn shǎn léi míng - 释义:电闪雷鸣 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 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 22、秀而不实 xiù ér bù shí - 释义:秀而不实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23、竹罄南山 zhú qìng nán shān - 释义:竹罄南山 罄:尽,完。形容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 - 出处:清·感惺《断头台·受献》:“到此是森罗殿上无私款,镜台前明照胆,要把君孽案重重彻里翻,竹罄南山。” 
- 24、紧锣密鼓 jǐn luó mì gǔ - 释义:紧锣密鼓 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 出处:刘绍棠《狼烟》:“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 
- 25、繁音促节 fán yīn cù jié - 释义:繁音促节 繁:杂;促:急迫,急促。繁密的音调,急促的节奏 - 出处: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去徐徐。” 
- 26、舌尖口快 shé jiān kǒu kuài - 释义:舌尖口快 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 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山海也似冤仇,我和他劈什么排,不是我舌尖口快。” 
- 27、节外生枝 jié wài shēng zhī - 释义:节外生枝 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竹子应该在节外生枝;节外生出杈枝来。比喻在不应该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也用作“节上生枝”。 - 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不是我节外生枝,囊里盛锥,谁着你夺人爱女,逞己风流,被咱都知。” 
- 28、芒然自失 máng rán zì shī - 释义:芒然自失 芒然:模糊不清。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 -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说剑》:“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 
- 29、茂林修竹 mào lín xiū zhú - 释义:茂林修竹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30、行云流水 xíng yún liú shuǐ - 释义:行云流水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 出处: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 31、赴火蹈刃 fù huǒ dǎo rèn - 释义:赴火蹈刃 赴:前往;蹈:踩踏。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 -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 32、铿锵有力 kēng qiāng yǒu lì - 释义:铿锵有力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 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 33、顿挫抑扬 dùn cuò yì yáng - 释义: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 出处: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 34、刃树剑山 rèn shù jiàn shān - 释义:刃树剑山 刃:利刃,刀。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狱酷刑。后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地方。 - 出处:《南齐书·高逸传论》:"刃树剑山,焦汤猛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