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法改变了用成语怎么说(形容改变想法的成语怎么说):一反其道,一反常态,一反既往,一改故辙,兢兢业业,刮目相待,刮目相看,反目成仇,反眼不识,发愤忘食,另眼相待,另眼相看,回心转意,多种多样,孜孜不倦,实获我心,小心谨慎,废寝忘食,思如涌泉,急转直下,成群结党,改弦易辙,日以继夜,旧念复萌,有说有笑,痴心妄想,统一战线,翻脸不认人,老谋深算,聪明智慧,能言快语,诡变多端,诡计多端,足智多谋,阳奉阴违,随俗浮沉,高谈阔论,鬼计多端,默不作声。
1、一反其道 yī fǎn qí dào
释义:一反其道 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指对方。完全和他的做法相反。
2、一反常态 yī fǎn cháng tài
释义:一反常态 一反:完全相反;整个儿相反;常态:平常的情态。完全和平常的态度相反。形容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出处:郭澄清《大刀记》第16章:“可是而今,他却一反常态,神采飞扬地高谈阔论起来。”
3、一反既往 yī fǎn jì wǎng
释义:一反既往 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从前相反。
4、一改故辙 yī gǎi gù zhé
释义:一改故辙 彻底改变走惯了的老路。指坚决走上新路。
5、兢兢业业 jīng jīng yè yè
释义:兢兢业业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业业:担心害怕的样子。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诗经 大雅 云汉》:“早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6、刮目相待 guā mù xiāng dài
释义:刮目相待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7、刮目相看 guā mù xiāng kàn
释义:刮目相看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8、反目成仇 fǎn mù chéng chóu
释义:反目成仇 反目:翻转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为仇人;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以致互相成为仇人。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相处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9、反眼不识 fǎn yǎn bù shí
释义:反眼不识 翻脸不认人。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10、发愤忘食 fā fèn wàng shí
释义:发愤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1、另眼相待 lìng yǎn xiāng dài
释义:另眼相待 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指特殊照顾、优待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
12、另眼相看 lìng yǎn xiāng kàn
释义:另眼相看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13、回心转意 huí xīn zhuǎn yì
释义:回心转意 回、转:掉转、扭转;心、意:心思。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出处:元 高则诚《琵琶记》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且更耐看如何?”
14、多种多样 duō zhǒng duō yàng
释义:多种多样 多方面,各种各样或有变化
出处: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聊斋》写的人物很多,性格多种多样,故事曲折,引人入胜。”
15、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释义: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16、实获我心 shí huò wǒ xīn
释义:实获我心 表示别人说得跟自己的想法一样。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萧后见说:‘娘娘此言,实获我心。’”
17、小心谨慎 xiǎo xīn jǐn shèn
释义:小心谨慎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18、废寝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释义:废寝忘食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19、思如涌泉 sī rú yǒng quán
释义:思如涌泉 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出处:《旧唐书 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20、急转直下 jí zhuǎn zhí xià
释义:急转直下 急:突然;转:转变。形容形势、情况等。突然转变;并且立刻顺势发展下去。
出处:茅盾《子夜》十七:“伯韬!时局到底怎样,各人各有看法!也许会急转直下。”
21、成群结党 chéng qún jié dǎng
释义:成群结党 见“成群集党”。
出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二节:“但是这人却是鬼计多端,有不少的成群结党的党徒。”
22、改弦易辙 gǎi xián yì zhé
释义:改弦易辙 易:更换;辙;车轮压过的痕迹。琴换了弦;车子换了路。比喻改变不适宜的或错误的方法或态度等。
出处:宋 王楙《野客丛书 张杜皆有后》:“使其子孙改弦易辙,务从宽厚,亦足以盖其父之愆。”
23、日以继夜 rì yǐ jì yè
释义:日以继夜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处:《国语 吴语》:“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
24、旧念复萌 jiù niàn fù máng
释义:旧念复萌 萌:开始,发生。旧时的念头或想法又重新发生。多指重犯旧时的缺点或错误。
出处:明·汪廷讷《狮吼记·摄对》:“此妇今虽放回,恐其旧念复萌,为害不小。”
25、有说有笑 yǒu shuō yǒu xiào
释义:有说有笑 连说带笑。形容十分欢快。
出处:清 吴趼人《情变》第五回:“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
26、痴心妄想 chī xīn wàng xiǎng
释义:痴心妄想 痴:呆;傻;痴心:心思沉迷于某人或某种事物;妄:荒唐;胡乱;不切实际。失去理智的心思;想法荒唐。指一心想着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27、统一战线 tǒng yī zhàn xiàn
释义:统一战线 比喻在某些问题上抱同样态度
出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28、翻脸不认人 fān liǎn bù rèn rén
释义:翻脸不认人 比喻不从长远考虑,稍有矛盾,立刻翻脸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过河拆桥,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
29、老谋深算 lǎo móu shēn suàn
释义:老谋深算 老:老练;谋:计谋;深:很;算:打算。指周密地筹划;深远地打算。形容人老练精细;很有谋略。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9回:“沉毅哉!老谋深算,革命军之革命家。”
30、聪明智慧 cōng míng zhì huì
释义:聪明智慧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
31、能言快语 néng yán kuài yǔ
释义:能言快语 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楔子:“欲遣一文武全备能言快语之士,往聘齐国。”
32、诡变多端 guǐ biàn duō duān
释义:诡变多端 诡变:狡诈多变;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出处:宋 苏辙《论吕惠卿》:“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
33、诡计多端 guǐ jì duō duān
释义:诡计多端 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34、足智多谋 zú zhì duō móu
释义:足智多谋 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谋:计谋。
出处:元 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35、阳奉阴违 yáng fèng yīn wéi
释义:阳奉阴违 阳:表面;奉:奉行;遵守;阴:背后;暗里;违:违背。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出处:明 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
36、随俗浮沉 suí sú fú chén
释义:随俗浮沉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37、高谈阔论 gāo tán kuò lùn
释义:高谈阔论 高:大声地;阔:广阔。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出处:唐 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38、鬼计多端 guǐ jì duō duān
释义:鬼计多端 谓狡诈的计策很多,坏主意多。
出处:《三侠五义》第四十回:“暗含着恶态,叠暴着环睛,明露着鬼计多端。”鬼,一本作“诡”。
39、默不作声 mò bù zuò shēng
释义:默不作声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朱自清《不知道》:“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