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个字是精的词语(第二个字是惊的成语):一惊非小,大惊失色,大惊小怪,失惊打怪,心惊胆寒,心惊胆裂,急惊风撞着慢郎中,担惊受怕,相惊伯有,神惊鬼怕,胆惊心战,胆惊心颤,自惊自怪,虚惊一场,雷惊电绕,鱼惊鸟散,语惊四座,回惊作喜,鸟惊兽骇,有惊无险。
1、一惊非小 yī jīng fēi xiǎo
释义:一惊非小 受到的惊恐不小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6回:“灯笼灭了,包袱也不见了,这一惊非小。”
2、大惊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释义:大惊失色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3、大惊小怪 dà jīng xiǎo guài
释义:大惊小怪 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
出处: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4、失惊打怪 shī jīng dǎ guài
释义:失惊打怪 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也指大惊小怪。
出处:宋 洪迈《夷坚三志已 善谑诗词》:“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5、心惊胆寒 xīn jīng dǎn hán
释义:心惊胆寒 同“心惊胆战”。
出处: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飞虎授首》:“心惊胆寒,浑身上淋漓雨汗。”
6、心惊胆裂 xīn jīng dǎn liè
释义:心惊胆裂 同“心惊胆战”。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九回:“先锋将魄散魂飞,合后兵心惊胆裂。”
7、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jí jīng fēng zhuàng zhe màn láng zhōng
释义: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
8、担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释义:担惊受怕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9、相惊伯有 xiāng jīng bó yǒu
释义:相惊伯有 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10、神惊鬼怕 shén jīng guǐ pà
释义:神惊鬼怕 让神仙吃惊,让鬼神害怕。形容人的武艺勇猛过人,也指让人十分惊惧
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21回:“那士信足智多谋,熟于兵法,人号为‘小张飞’,使有一条铁鞭,神惊鬼怕。”
11、胆惊心战 dǎn jīng xīn zhàn
释义:胆惊心战 惊:惊惧,害怕;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明·陆采《怀香记·索香看墙》:“可怜平地风波变,天那好苦,霎时间胆惊心战。”
12、胆惊心颤 dǎn jīng xīn chàn
释义:胆惊心颤 惊:惊惧,害怕;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金·王吉昌《永遇乐》词:“知剑刚锋,百魔剿退,胆惊心颤。”
13、自惊自怪 zì jīng zì guài
释义:自惊自怪 自己觉得又害怕又惊异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晴雯笑道:‘也不用我唬去,这小蹄子已经自惊自怪的了。’”
14、虚惊一场 xū jīng yī cháng
释义:虚惊一场 指事后才知道是不必要的惊慌
出处:王朔《痴人》:“我坚信我会被稠密的气流托住,托不住也会在坠落过程中倏地醒来,在床上虚惊一场。”
15、雷惊电绕 léi jīng diàn rào
释义:雷惊电绕 雷鸣电闪。比喻落笔如飞的笔画。
出处:宋·何蘧《春渚纪闻·赵德麟跋太白帖》:“虽自九天分派,不与万李同林。步处雷惊电绕,空余翰墨窥寻。”
16、鱼惊鸟散 yú jīng niǎo sàn
释义:鱼惊鸟散 见“鱼溃鸟散”。
出处:《陈书·高祖纪上》:“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
17、语惊四座 yǔ jīng sì zuò
释义:语惊四座 四座:周围在座的人。所讲的话让周围在座的人都感到震惊。形容说话观点与众不同,有分量。
18、回惊作喜 huí jīng zuò xǐ
释义:回惊作喜 回:转换。由惊恐变为喜悦。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国王闻言,回惊作喜。"
19、鸟惊兽骇 niǎo jīng shòu hài
释义:鸟惊兽骇 形容成群的人象受尽的鸟兽一样逃散。
出处:《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当秦罢候置守之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或岁改主,或月易公,鸟惊兽骇,莫知所从,于是豪强并争,虎裂狼分,疾搏者获多,迟后者见吞。"
20、有惊无险 you jing wu xian
释义:有惊无险 看似惊心动魄,但没有任何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