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看错人的成语(形容人看错人的成语是什么):不识大体,不辨菽麦,举案齐眉,刮目相看,另眼相待,另眼相看,张冠李戴,拭目以待,有眼如盲,有眼无珠,视同一律,视而不见。
1、不识大体 bú shí dà tǐ
释义:不识大体 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出处:《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2、不辨菽麦 bù biàn shū mài
释义:不辨菽麦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3、举案齐眉 jǔ àn qí méi
释义:举案齐眉 案:有脚的托盘。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梁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4、刮目相看 guā mù xiāng kàn
释义:刮目相看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另眼相待 lìng yǎn xiāng dài
释义:另眼相待 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指特殊照顾、优待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
6、另眼相看 lìng yǎn xiāng kàn
释义:另眼相看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7、张冠李戴 zhāng guān lǐ dài
释义:张冠李戴 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
出处: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8、拭目以待 shì mù yǐ dài
释义:拭目以待 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9、有眼如盲 yǒu yǎn rú máng
释义:有眼如盲 虽有眼睛,如同瞎子。指不认识著名人物,或不识大体。
出处:元·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师父,弟子有眼如盲,只望师父救度咱。”
10、有眼无珠 yǒu yǎn wú zhū
释义:有眼无珠 珠:眼珠。长着眼睛没有眼珠。比喻没有识别人或事物的能力。
出处: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熏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11、视同一律 shì tóng yī lǜ
释义:视同一律 同等看待。
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97回:“又因前数次那些官兵到此,皆大败而回,因此将这官兵视同一律。”
12、视而不见 shì ér bù jiàn
释义:视而不见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