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用词非常恰当的四字成语(形容使用恰当的成语):不为已甚,不抗不卑,低声下气,冠上加冠,刻画无盐,千了百当,口中雌黄,各得其所,平心静气,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是非曲直,歪打正着,毫发不爽,泛应曲当,玉尺量才,紧要关头,自有公论,至当不易,适可而止,名我固当,是非自有公论。
1、不为已甚 bù wéi yǐ shèn
释义:不为已甚 已甚:过分。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
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朱熹集注:“己,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未加毫末。’”
2、不抗不卑 bù kàng bù bēi
释义:不抗不卑 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
出处:《红楼梦》第五六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3、低声下气 dī shēng xià qì
释义:低声下气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4、冠上加冠 guān shàng jiā guān
释义:冠上加冠 同画蛇添足,比喻多余的举动
出处:清 赵翼《陔馀丛考 成语》:“画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陈轸说楚令尹昭阳之言。”
5、刻画无盐 kè huà wú yán
释义:刻画无盐 古代传说中的丑女。精细地描绘无盐;把丑妇当作美人。
出处:《晋书 周顗传》:“庚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顗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
6、千了百当 qiān liǎo bǎi dàng
释义:千了百当 了:完了,结束;当:恰当。比喻妥帖、有着落。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4卷:“圣人发愤便忘食,乐便忘忧,直是一刀两断,千了百当。”
7、口中雌黄 kǒu zhōng cí huáng
释义:口中雌黄 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出处: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8、各得其所 gè dé qí suǒ
释义: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出处:《周易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9、平心静气 píng xīn jìng qì
释义:平心静气 心情平稳;态度冷静;不鲁莽行事。
出处:宋 吕本中《官箴》:“又如监司郡守严刻过当者,须平心定气与之委曲详尽,使之相从而后已。”
10、恰到好处 qià dào hǎo chù
释义:恰到好处 恰:正好。办事、说话正好达到最适当的地步。
出处:清 王士禛《带经常诗话》:“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诸名士和作皆不触及。”
11、恰如其分 qià rú qí fèn
释义:恰如其分 恰:恰好;分:分寸。合适的界限。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12、是非曲直 shì fēi qū zhí
释义:是非曲直 曲:无理;直:有理。指对事物的评断。
出处:汉 王充《论衡 说日篇》:“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13、歪打正着 wāi dǎ zhèng zháo
释义:歪打正着 比喻采取的方法本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歪:不正;着:击中。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将药煎中,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谁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气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
14、毫发不爽 háo fà bù shuǎng
释义:毫发不爽 毫发:细发和头发;爽:差错。形容一丝一毫都不差。也作“毫厘不爽”。
出处:明 李贽《观音问 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差,毫发不爽。”
15、泛应曲当 fàn yīng qǔ dāng
释义:泛应曲当 谓广泛适应,无不恰当。
出处:《朱子语类》卷十三:“若得胸中义理明,从此去量度事物,自然泛应曲当。”
16、玉尺量才 yù chǐ liáng cái
释义:玉尺量才 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出处: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17、紧要关头 jǐn yào guān tóu
释义:紧要关头 关头:关口。比喻有关事情成败的关键或时机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十三妹同安龙媒、张金凤,并张老夫妻,柳林话别——是这书的开场紧要关头。”
18、自有公论 zì yǒu gōng lùn
释义:自有公论 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扞庾公呴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
19、至当不易 zhì dàng bù yì
释义:至当不易 至:极;当:恰当;易:改变。形容极为恰当,不能改变。
出处:明·李贽《焚书·读史·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故汲长孺谓其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而论六家要指者,又以‘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八字概之,可谓至当不易之定论。”
20、适可而止 shì kě ér zhǐ
释义:适可而止 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21、名我固当 míng wǒ gù dāng
释义:名我固当 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
22、是非自有公论 shì fēi zì yǒu gōng lùn
释义:是非自有公论 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
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扞庾公呴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