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自史记的成语典故(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一字千金,一狐之腋,一言九鼎,一败涂地,七擒七纵,七步成诗,先发制人,刎颈之交,卧薪尝胆,囊血射天,四面楚歌,因人成事,图穷匕见,奇货可居,完璧归赵,怒发冲冠,旁若无人,无颜见江东父老,歃血为盟,毛遂自荐,江东父老,沐猴而冠,狡兔三窟,破釜沉舟,积毁销骨,约法三章,纸上谈兵,网开一面,老当益壮,肝脑涂地,胶柱鼓瑟,脱颖而出,负荆请罪,霸王别姬,鞠躬尽瘁,韦编三绝,项庄舞剑,鸟尽弓藏,鸿鹄之志,放在眼里。
1、一字千金 yī zì qiān jīn
释义:一字千金 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 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一狐之腋 yī hú zhī yè
释义:一狐之腋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处: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3、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释义:一言九鼎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4、一败涂地 yī bài tú dì
释义:一败涂地 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5、七擒七纵 qī qín qī zòng
释义:七擒七纵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6、七步成诗 qī bù chéng shī
释义:七步成诗 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与「七步成章」义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7、先发制人 xiān fā zhì rén
释义:先发制人 发:开始行动;制:制服。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现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8、刎颈之交 wěn jǐng zhī jiāo
释义:刎颈之交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9、卧薪尝胆 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0、囊血射天 náng xuè shè tiān
释义:囊血射天 囊血:盛满血的皮囊;射:射击。将充血的皮囊挂在高处用箭射。比喻暴虐狂妄,犯上作乱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11、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释义:四面楚歌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出处:《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12、因人成事 yīn rén chéng shì
释义: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3、图穷匕见 tú qióng bǐ xiàn
释义:图穷匕见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4、奇货可居 qí huò kě jū
释义:奇货可居 奇货:珍奇的货物;居:囤积。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高价售出。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吕不韦列传》:“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15、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释义:完璧归赵 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16、怒发冲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释义:怒发冲冠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7、旁若无人 páng ruò wú rén
释义:旁若无人 旁:旁边;若;好像。身边好像没有人。形容自视高大;态度傲慢。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18、无颜见江东父老 wú yán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
释义:无颜见江东父老 江东:借指家乡。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19、歃血为盟 shà xuè wéi méng
释义:歃血为盟 古代参加盟会者;在嘴边涂上牲口的血;表示诚意。
出处:唐 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歃血为盟,指河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
20、毛遂自荐 máo suì zì jiàn
释义:毛遂自荐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21、江东父老 jiāng dōng fù lǎo
释义:江东父老 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的地区。故乡父兄之辈。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2、沐猴而冠 mù hóu ér guàn
释义:沐猴而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23、狡兔三窟 jiǎo tù sān kū
释义:狡兔三窟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用来躲避灾难祸患。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隐身的计划周密。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24、破釜沉舟 pò fǔ chén zhōu
释义:破釜沉舟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5、积毁销骨 jī huǐ xiāo gǔ
释义:积毁销骨 积毁:不止一次的毁谤;销:熔化。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比喻毁谤中伤的可怕。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6、约法三章 yuē fǎ sān zhāng
释义:约法三章 约:商议确定;法:法律。订立法律三条。原指订立法律;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大家监督遵守。
出处: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27、纸上谈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释义:纸上谈兵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28、网开一面 wǎng kāi yī miàn
释义:网开一面 把捕捉鸟兽的网打开一面;给鸟兽留一条生路。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生路。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先生意欲网开一面,以存忠厚之意,这却使不得。”
29、老当益壮 lǎo dāng yì zhuàng
释义:老当益壮 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30、肝脑涂地 gān nǎo tú dì
释义:肝脑涂地 肝胆脑浆溅了一地。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涂:抹。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十七,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
31、胶柱鼓瑟 jiāo zhù gǔ sè
释义:胶柱鼓瑟 胶:用胶粘住;柱:瑟上调音用的短木;鼓:弹奏;瑟:一种古乐器。用胶把柱粘住;再去弹瑟;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32、脱颖而出 tuō yǐng ér chū
释义:脱颖而出 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就会像锥子放在布袋里那样;锥针都能全部穿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脱:脱露。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33、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释义:负荆请罪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4、霸王别姬 bà wáng bié jī
释义:霸王别姬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出处:毛泽东《在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35、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释义:鞠躬尽瘁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36、韦编三绝 wéi biān sān jué
释义: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37、项庄舞剑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释义:项庄舞剑 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处: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38、鸟尽弓藏 niǎo jìn gōng cáng
释义:鸟尽弓藏 飞鸟打光了;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原来借助的力量就被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出处:三国 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39、鸿鹄之志 hóng hú zhī zhì
释义:鸿鹄之志 鸿鹄:天鹅。天鹅所有的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0、放在眼里 fàng zài yǎn lǐ
释义:放在眼里 指重视,看得起。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赵温虽说新中举,无奈他是少年新进,王乡绅还不把他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