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内心极度恐惧的成语(形容内心十分恐惧是什么成语):胆怯心虚,吊胆提心,噤若寒蝉,大惊失色,如坐针毡,寒毛卓竖,心惊肉跳,心惊胆战,怛然失色,恐慌万状,惊恐万状,惊愕失色,惶恐不安,惶惶不安,抖抖瑟瑟,担惊受怕,担惊受恐,担惊忍怕,提心吊胆,杜口绝舌,杯弓蛇影,栗栗危惧,毛骨悚然,汗不敢出,理屈词穷,竖起脊梁,肉跳心惊,胆丧魂惊,胆丧魂消,胆战心寒,胆战心慌,胆战心摇,胆裂魂飞,诚惶诚恐,闭口不言,面如土色,骇人听闻,骨寒毛竖,魂飞魄散,胆战魂惊。
1、胆怯心虚 dǎn qiè xīn xū
释义:胆怯心虚 形容理亏气馁,胆小害怕。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无奈人家的词严义正,自己胆怯心虚,只得陪着笑脸儿。"
2、吊胆提心 diào dǎn tí xīn
释义:吊胆提心 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3、噤若寒蝉 jìn ruò hán chán
释义: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4、大惊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释义:大惊失色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5、如坐针毡 rú zuò zhēn zhān
释义:如坐针毡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6、寒毛卓竖 hán máo zhuó shù
释义:寒毛卓竖 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7、心惊肉跳 xīn jīng ròu tiào
释义:心惊肉跳 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
出处: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8、心惊胆战 xīn jīng dǎn zhàn
释义:心惊胆战 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出处: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9、怛然失色 dá rán shī sè
释义:怛然失色 恐惧使得人变了神色。
出处:宋 苏洵《送石昌舍人北使行》:“闻千马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10、恐慌万状 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
释义:恐慌万状 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出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十分动摇’、‘恐慌万状’两句话。”
11、惊恐万状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释义:惊恐万状 万状:各种样子。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出处: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12、惊愕失色 jīng è shī sè
释义:惊愕失色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13、惶恐不安 huáng kǒng bù ān
释义:惶恐不安 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14、惶惶不安 huáng huáng bù ān
释义: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
15、抖抖瑟瑟 dǒu dǒu sè sè
释义:抖抖瑟瑟 抖抖簌簌,因害怕等而身体颤抖
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抓住了他的手,也说不出的喜欢,抖抖索索地叫道:‘啊!是你,老胡泰呀!’”
16、担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
释义:担惊受怕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17、担惊受恐 dān jīng shòu kǒng
释义:担惊受恐 见“担惊忍怕”。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18、担惊忍怕 dān jīng rěn pà
释义:担惊忍怕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19、提心吊胆 tí xīn diào dǎn
释义:提心吊胆 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20、杜口绝舌 dù kǒu jué shé
释义:杜口绝舌 杜口:闭口不言;绝舌:不说话。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或指十分害怕
出处:汉·焦赣《易林·否之簨》:“杜口绝舌,言为祸母。”
21、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义:杯弓蛇影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
出处: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22、栗栗危惧 lì lì wēi jù
释义:栗栗危惧 栗栗:发抖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尚书 汤浩》:“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23、毛骨悚然 máo gǔ sǒng rán
释义:毛骨悚然 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24、汗不敢出 hàn bù gǎn chū
释义:汗不敢出 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25、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释义:理屈词穷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6、竖起脊梁 shù qǐ jí liáng
释义:竖起脊梁 比喻振作精神。
出处:宋·陈亮《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体,挺特之气,竖起脊梁,当时轻重有无,独于门下归心而已。”
27、肉跳心惊 ròu tiào xīn jīng
释义:肉跳心惊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凤姐此时肉跳心惊,急急的向秋爽斋来。”
28、胆丧魂惊 dǎn sàng hún jīng
释义:胆丧魂惊 同“胆裂魂飞”。
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29、胆丧魂消 dǎn sàng hún xiāo
释义:胆丧魂消 同“胆裂魂飞”。
出处:明·无名氏《精忠记·班师》:“雄威纠纠杀金酋,已教胆丧魂消,他弃甲潜逃,从此边疆不再无忧。”
30、胆战心寒 dǎn zhàn xīn hán
释义:胆战心寒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
31、胆战心慌 dǎn zhàn xīn huāng
释义:胆战心慌 同“胆战心惊”。
出处: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
32、胆战心摇 dǎn zhàn xīn yáo
释义:胆战心摇 同“胆战心惊”。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惊变》:“呀,你道失机的哥舒翰,称兵的安禄山,赤紧的离了渔阳,陷了东京,破了潼关,唬得人胆战心摇。”
33、胆裂魂飞 dǎn liè hún fēi
释义:胆裂魂飞 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34、诚惶诚恐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释义:诚惶诚恐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35、闭口不言 bì kǒu bù yán
释义:闭口不言 闭住嘴巴不言语;指有话不说。
出处:西汉 桓宽《盐铁论 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36、面如土色 miàn rú tǔ sè
释义:面如土色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出处:《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37、骇人听闻 hài rén tīng wén
释义:骇人听闻 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出处: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38、骨寒毛竖 gǔ hán máo shù
释义:骨寒毛竖 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39、魂飞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
释义:魂飞魄散 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40、胆战魂惊 dǎn zhàn hún jīng
释义:胆战魂惊 战:发抖。形容十分恐惧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闻说便胆战心惊,岂得交吾曹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