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花开又落的成语(形容花开花落的成语):不三不四,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不古不今,不哼不哈,不屈不挠,不折不扣,不明不白,不理不睬,不痛不痒,不知不觉,不破不立,不茶不饭,不骄不躁,何去何从,半信半疑,半吞半吐,半推半就,半青半黄,古色古香,可歌可泣,悖入悖出,患得患失,戒骄戒躁,挨家挨户,暴饮暴食,没完没了,百伶百俐,百依百顺,碍手碍脚,绘声绘影,绘声绘色,美轮美奂,见仁见智,诚惶诚恐,蹑手蹑脚,阿猫阿狗,难兄难弟,难舍难分,不愤不启。
1、不三不四 bù sān bù sì
释义:不三不四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2、不偏不倚 bù piān bù yǐ
释义:不偏不倚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3、不卑不亢 bù bēi bù kàng
释义:不卑不亢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4、不古不今 bù gǔ bù jīn
释义:不古不今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出处:汉 扬雄《太玄经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5、不哼不哈 bù hēng bù hā
释义:不哼不哈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68章:“马之悦仔细地看着,不哼不哈,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稳稳地落了下来。”
6、不屈不挠 bù qū bù náo
释义:不屈不挠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7、不折不扣 bù zhé bù kòu
释义:不折不扣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出处: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8、不明不白 bù míng bù bái
释义:不明不白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9、不理不睬 bù lǐ bù cǎi
释义:不理不睬 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10、不痛不痒 bù tòng bù yǎng
释义:不痛不痒 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出处: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11、不知不觉 bù zhī bù jué
释义:不知不觉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
12、不破不立 bù pò bù lì
释义:不破不立 破:破除;立:建立。不先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起新的。
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13、不茶不饭 bù chá bù fàn
释义: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出处: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
14、不骄不躁 bù jiāo bù zào
释义:不骄不躁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出处: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15、何去何从 hé qù hé cóng
释义:何去何从 去:离开;从:跟随。往哪里去?跟什么人?多指在重大问题上做出某种抉择。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16、半信半疑 bàn xìn bàn yí
释义:半信半疑 信:相信;疑:怀疑。有些相信;又有点怀疑。对真假不能肯定。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17、半吞半吐 bàn tūn bàn tǔ
释义:半吞半吐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18、半推半就 bàn tuī bàn jiù
释义:半推半就 推:推辞;就:靠拢;接受。一面推辞;一面接受。形容表面推辞;但内心愿意接受;假意拒绝的样子。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19、半青半黄 bàn qīng bàn huáng
释义:半青半黄 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卷:“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
20、古色古香 gǔ sè gǔ xiāng
释义:古色古香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出处: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21、可歌可泣 kě gē kě qì
释义:可歌可泣 可:值得;歌:歌颂;赞扬;泣: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并令人感动的流泪。
出处:明 海瑞《方孝儒临麻姑仙坛记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22、悖入悖出 bèi rù bèi chū
释义:悖入悖出 悖:违背、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23、患得患失 huàn dé huàn shī
释义:患得患失 患:忧虑。没有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恐怕失去。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4、戒骄戒躁 jiè jiāo jiè zào
释义:戒骄戒躁 戒:警惕;防备;躁:性急;警惕骄傲;防备急躁。
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25、挨家挨户 āi jiā āi hù
释义:挨家挨户 挨:依次;顺次。一家一户;户户不漏。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自从他作了副里长,随着白巡长挨家挨户地收铜铁,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
26、暴饮暴食 bào yǐn bào shí
释义:暴饮暴食 又猛又急地大量吃喝,使身体失调
出处:王朔《我是你爸爸》:“长得单薄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即使从现在起就牛肉牛奶地暴饮暴食,换出一身牛力气也得寒暑几载。”
27、没完没了 méi wán méi le
释义:没完没了 没有完结的意思
出处: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没完没了的苛捐杂税不算,还他妈的乱抢乱夺。”
28、百伶百俐 bǎi líng bǎi lì
释义:百伶百俐 形容非常聪明乖巧。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颜色,女工针指,却也百伶百俐,只是心肠有些狠毒。”
29、百依百顺 bǎi yī bǎi shùn
释义:百依百顺 依:依从;顺:顺从。事事都依从别人。形容一味顺从而不问是非。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30、碍手碍脚 ài shǒu ài jiǎo
释义:碍手碍脚 碍;妨碍;阻碍。指多方受阻;难以顺利做事。也指妨碍他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31、绘声绘影 huì shēng huì yǐng
释义:绘声绘影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出处: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绘声绘影,字字阴森,绿人毛发,真乃笔端有鬼。”
32、绘声绘色 huì shēng huìsè
释义:绘声绘色 绘:指绘;描摹。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33、美轮美奂 měi lún měi huàn
释义:美轮美奂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34、见仁见智 jiàn rén jiàn zhì
释义:见仁见智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35、诚惶诚恐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释义:诚惶诚恐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36、蹑手蹑脚 niè shǒu niè jiǎo
释义:蹑手蹑脚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37、阿猫阿狗 ā māo ā gǒu
释义:阿猫阿狗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出处: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
38、难兄难弟 nán xiōng nán dì
释义:难兄难弟 难:患难。原指兄弟二人都很好;才德相当;难分高下。现多反其义而用之;指二人同样坏。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39、难舍难分 nán shě nán fēn
释义:难舍难分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这样难舍难分的洒泪而别。”
40、不愤不启 bù fèn bù qǐ
释义:不愤不启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