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文章水平高的词语(形容文章水平低的成语):不知所云,争先恐后,惟妙惟肖,拖泥带水,文理不通,断章取义,旁征博引,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狗屁不通,离题万里,言之无物,词不达意。
1、不知所云 bù zhī suǒ yún
释义: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2、争先恐后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释义:争先恐后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出处: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3、惟妙惟肖 wéi miào wéi xiào
释义: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摹仿得非常逼真、传神。惟:语气助词。
出处:宋 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4、拖泥带水 tuō ní dài shuǐ
释义:拖泥带水 拖着泥带着水。比喻说话、作文不简洁;做事不干脆利落。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主人勤拳,带累阇梨,拖泥涉水。”
5、文理不通 wén lǐ bù tōng
释义:文理不通 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出处:《旧五代史·选举志》:“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
6、断章取义 duàn zhāng qǔ yì
释义:断章取义 原指引用《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后泛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断或部分;而不顾全文和原意。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7、旁征博引 páng zhēng bó yǐn
释义: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8、有声有色 yǒu shēng yǒu sè
释义:有声有色 既有声音;又有色泽。形容表演或说话十分生动、精彩。
出处:宋 汪藻《浮溪集 翠微堂记》:“其意从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
9、有血有肉 yǒu xuè yǒu ròu
释义:有血有肉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出处:秦牧《艺海拾贝 核心》:“但是总觉得那种思想交锋并不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语言独特,激动人心的。”
10、狗屁不通 gǒu pì bù tōng
释义:狗屁不通 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5回:“柳老赖婚狼心推测,冯生联句狗屁不通。”
11、离题万里 lí tí wàn lǐ
释义:离题万里 离:离开;题:题目;主题;题旨;万里:泛指很远。指说话或写文章同原先要表达的主题离得很远。
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12、言之无物 yán zhī wú wù
释义:言之无物 言:言语;言辞;物:指内容。指写文章或讲话空洞;没有具体充实的内容。
出处:清 梁启超《跋》:“言之无物,务尖险,晚唐之极敝也。”
13、词不达意 cí bù dá yì
释义:词不达意 达:表达。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