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水字开头的成语大全):水中捉月,水中捞月,水中著盐,水乳交融,水佩风裳,水净鹅飞,水到渠成,水到鱼行,水土不服,水大鱼多,水天一色,水宿山行,水尽鹅飞,水底捞针,水性杨花,水性随邪,水明山秀,水晶灯笼,水月观音,水月镜像,水月镜花,水木清华,水来土掩,水泄不漏,水泄不通,水波不兴,水泼不进,水洁冰清,深入细致,饭来张口,水宽鱼大,水乳之合,水洩不通,水径不深,水复山重,水旱频仍,水懦民玩,水广鱼大,水则资车,水乳不分。
1、水中捉月 shui zhong zhuo yue
释义:水中捉月 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禅师》:“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2、水中捞月 shuǐ zhōng lāo yuè
释义:水中捞月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出处:元 杨景贤《刘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
3、水中著盐 shuǐ zhōng zhuó yán
释义:水中著盐 比喻不着痕迹。
出处:清·薛雪《一瓢诗话》:“作诗用事,要加释语;水中著盐,饮水乃知。”
4、水乳交融 shuǐ rǔ jiāo róng
释义:水乳交融 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或意气相投。
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从前虽是亲热究有男女之分,此时则水乳交融矣。”
5、水佩风裳 shuǐ pèi fēng shang
释义:水佩风裳 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语本唐李贺《苏小小墓》诗:“风为裳,水为佩”。本写美人的妆饰。后用以形容荷叶荷花之状貌。
出处:语出唐·李贺《苏小小墓》诗:“风为裳,水为佩”。
6、水净鹅飞 shuǐ jìng é fēi
释义:水净鹅飞 见“水尽鹅飞”。
出处:元·无名氏《云窗梦》第四折:“我则道地北天南,锦营花阵,偎红倚翠,今日个水净鹅飞。”
7、水到渠成 shuǐ dào qú chéng
释义:水到渠成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宋 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8、水到鱼行 shuǐ dào yú xíng
释义:水到鱼行 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
出处: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张安道论科第》:“谚云:水到鱼行。既已官之,不患其不知政也。”
9、水土不服 shuǐ tǔ bù fú
释义:水土不服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
10、水大鱼多 shuǐ dà yú duō
释义:水大鱼多 水面宽广,鱼就很多。比喻事物环境宽松就能丰盛
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
11、水天一色 shuǐ tiān yī sè
释义:水天一色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出处: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2、水宿山行 shuǐ xiǔ shān xíng
释义:水宿山行 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出处:唐·李嘉佑《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诗:“一官万里向丰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13、水尽鹅飞 shuǐ jìn é fēi
释义:水尽鹅飞 比喻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也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
出处: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你休等的我恩断意绝,眉南眼北,恁时节水尽鹅飞。”
14、水底捞针 shuǐ dǐ lāo zhēn
释义:水底捞针 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出处: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15、水性杨花 shuǐ xìng yáng huā
释义:水性杨花 像流水那样易变;像杨花那样轻飘。旧时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作风轻浮。
出处:明 无名氏《小孙屠》:“你休得假惺惺,杨花水性无凭准。”
16、水性随邪 shuǐ xìng suí xié
释义:水性随邪 邪:不正派。比喻没有主见,不正派
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枉了他那眼霜卧雪,阿妈他水性随邪。”
17、水明山秀 shuǐ míng shān xiù
释义:水明山秀 见“水秀山明”。
出处:宋·张先《满江红·初春》词:“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
18、水晶灯笼 shuǐ jīng dēng lóng
释义:水晶灯笼 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
出处:宋 范镇《东斋记事补遗》:“刘随待制为成都通判,严明通达,人谓之水晶灯笼。”
19、水月观音 shuǐ yuè guān yīn
释义:水月观音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 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俊秀逸。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20、水月镜像 shuǐ yuè jìng xiàng
释义:水月镜像 水中月,镜中像。指一切虚幻的影像。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
出处:唐·裴休《唐赐紫方大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21、水月镜花 shuǐ yuè jìng huā
释义:水月镜花 水中月,镜中花。比喻虚幻景象。
出处: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22、水木清华 shuǐ mù qīng huá
释义:水木清华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出处:晋 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23、水来土掩 shuǐ lái tǔ yǎn
释义:水来土掩 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
出处:元 高文秀《渑池会》:“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24、水泄不漏 shuǐ xiè bù lòu
释义:水泄不漏 犹言滴水不漏。形容说话慎密。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小小国都,城不高,池不深,被三国兵车,密密扎扎围得水泄不漏,城内好王害怕。”
25、水泄不通 shuǐ xiè bù tōng
释义:水泄不通 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
26、水波不兴 shuǐ bō bù xīng
释义:水波不兴 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7、水泼不进 shuǐ pō bù jìn
释义:水泼不进 形容十分严密。比喻一个人不接受意见或者一个单位拒绝和外界来往
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6回:“说着运动双戟,正是战锋如刺,水泼不进。”
28、水洁冰清 shuǐ jié bīng qīng
释义:水洁冰清 洁:洁白。清:清净。指像冰和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的品格高洁或文笔雅致。
出处:晋·张华《魏刘骠骑涞》:“金刚玉润,水洁冰清,郁郁文彩,焕若朝荣。”
29、深入细致 shēn rù xì zhì
释义:深入细致 细致:精细周密。深入而精细周密
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三章:“需要的是深入细致的、冷静客观的研究,找出病根,以图根治。”
30、饭来张口 fàn lái zhāng kǒu
释义:饭来张口 指吃现成饭而不劳动
出处:唐 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学渔父,饭来开口似神鸦。”
31、水宽鱼大 shuǐ kuān yú dà
释义:水宽鱼大 宽:广大。水面宽的地方鱼肥大。比喻事物的发展由环境决定。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水广鱼大,山高木修。"
32、水乳之合 shuǐ rǔ zhī hé
释义:水乳之合 指水和奶汁融合为一体。形容关系密切,意气投合。
出处: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王兰泉先生》:"寿谐馆于康山,踪迹最密,谈论经史有水乳之合。"
33、水洩不通 shuǐ xiè bù tōng
释义:水洩不通 汇: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同“水泄不通”。
34、水径不深 shuǐ jìng bù shēn
释义:水径不深 径:直,直往。水流很急的地方,水则不会深。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35、水复山重 shuǐ fù shān chóng
释义:水复山重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出处:宋·刘克庄《沁园春·送包尉》:"怅佳人来未,碧云冉冉;王孙去后,芳草萋萋。明日相思,山重水复。"
36、水旱频仍 shuǐ hàn pín réng
释义:水旱频仍 频:屡次;仍:频繁。水灾、旱灾连续不断。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
37、水懦民玩 shuǐ nuò mín wán
释义:水懦民玩 懦:怯懦,软弱;玩:轻视。比喻法令、政策过宽,百姓就会轻视,不遵守,以至犯罪。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贵脚踏践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38、水广鱼大 shuǐ guǎng yú dà
释义:水广鱼大 广:广大。水面宽的地方鱼肥大。比喻事物的发展由环境决定。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水广鱼大,山高木修。"
39、水则资车 shuǐ zé zī chē
释义:水则资车 资:取。在水路上通船时,应该取来车辆备用。比喻有备无患。
出处:《国语·越语上》:"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时。"
40、水乳不分 shuǐ rǔ bù fēn
释义:水乳不分 指水和奶汁融合为一体。形容关系密切,意气投合。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致使玄黄不辨,水乳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