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人消气的成语(形容气消了的成语):九霄云外,佛眼相看,军临城下,冰消气化,出头之日,动荡不安,化为乌有,合眼摸象,地崩山摧,夺门而出,安分守常,尽多尽少,己饥己溺,常胜将军,摧枯拉朽,故步自画,教导有方,方正不阿,既往不咎,更深人静,泪流满面,理不胜辞,甲第连云,画符念咒,看人行事,看碧成朱,貌离神合,辞严气正,迥然不同,重归于好,阿弥陀佛,静极思动,靡然乡风,面面相看,风平浪静,风驱电扫,飞苍走黄,黄钟毁弃,鼓馁旗靡,楼船箫鼓。
1、九霄云外 jiǔ xiāo yún wài
释义:九霄云外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出处: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2、佛眼相看 fó yǎn xiāng kàn
释义:佛眼相看 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出处: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这村夫若下山去呵,我和他佛眼相看。”
3、军临城下 jūn lín chéng xià
释义:军临城下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出处:《战国策 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4、冰消气化 bīng xiāo qì huà
5、出头之日 chū tóu zhī rì
释义:出头之日 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
出处:元·无名氏《庞娟夜走马陵道》第三折:“如今佯推风疾举发,白日里与儿童作戏,到晚间共羊犬同眠。不知几时才得个出头之日。”
6、动荡不安 dòng dàng bù ān
释义:动荡不安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出处: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7、化为乌有 huà wéi wū yǒu
释义:化为乌有 乌有:无有;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
出处:宋 苏轼《东坡诗 卷十五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8、合眼摸象 hé yǎn mō xiàng
释义:合眼摸象 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后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触体得一处。’”
9、地崩山摧 dì bēng shān cuī
释义:地崩山摧 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出处:唐 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10、夺门而出 duó mén ér chū
释义:夺门而出 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猛然奋力冲开门出去。形容迫不及待。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轻轻拨去门闩,拏在手中,预备当作兵器,可以夺门而出。”
11、安分守常 ān fèn shǒu cháng
释义:安分守常 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细。”
12、尽多尽少 jǐn duō jǐn shǎo
释义:尽多尽少 指尽其所有
出处:洪深《香稻米》第三幕:“黄二官:‘我是尽多尽少还你的。’”
13、己饥己溺 jǐ jī jǐ nì
释义:己饥己溺 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14、常胜将军 cháng shèng jiāng jūn
释义:常胜将军 每战必胜的指挥官。
出处:《后汉书·藏宫传》:“常胜之家,难于虑敌。”
15、摧枯拉朽 cuī kū lā xiǔ
释义:摧枯拉朽 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出处:《晋书 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16、故步自画 gù bù zì huà
释义:故步自画 犹故步自封。
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我国自印度思想输入以后,几千年来溺佛者遁世无营,避佛者亦故步自画。”
17、教导有方 jiào dǎo yǒu fāng
释义:教导有方 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处: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18、方正不阿 fāng zhèng bù ē
释义:方正不阿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出处:《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19、既往不咎 jì wǎng bù jiù
释义:既往不咎 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0、更深人静 gēng shēn rén jìng
释义:更深人静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1卷:“更深夜静,共伊商量。”
21、泪流满面 lèi liú mǎn miàn
释义:泪流满面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22、理不胜辞 lǐ bù shèng cí
释义:理不胜辞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23、甲第连云 jiǎ dì lián yún
释义:甲第连云 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贵显的宅第。连云:形容高耸入云。形
出处:唐 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24、画符念咒 huà fú niàn zhòu
释义:画符念咒 道士画符箓、念咒语。比喻写字、念书今人难以索解。
出处:瞿秋白《乱弹 哑巴文学》两千多年中国绅士的画符念咒,保持象形文字,垄断着知识,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绝妙工具。”
25、看人行事 kàn rén xíng shì
释义:看人行事 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及身分的高低来处理事情
出处:老舍《离婚》:“大概他也看人行事,咱平日不招惹他,他怎好意思赶尽杀绝。”
26、看碧成朱 kàn bì chéng zhū
释义:看碧成朱 碧:青绿色;朱:大红色。把绿的看成红的。形容眼花不辨五色
出处: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文官花》词:“倚阑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
27、貌离神合 mào lí shén hé
释义:貌离神合 谓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
出处: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
28、辞严气正 cí yán qì zhèng
释义:辞严气正 犹言辞严义正。
出处:《宋史·孙长卿楚建中等传论》:“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厅伟。”
29、迥然不同 jiǒng rán bù tóng
释义:迥然不同 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出处: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30、重归于好 chóng guī yú hǎo
释义:重归于好 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出处: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损失巨大却能重归于好,有的人只因为说了短短两句话却使朋友终生无法原谅?”
31、阿弥陀佛 ē mí tuó fó
释义:阿弥陀佛 佛教用语;梵语的译音;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佛教用以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出处: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张寿友曰:'阿弥陀佛,这个是谁?'卜儿云:'这便是媳妇儿。'”
32、静极思动 jìng jí sī dòng
释义:静极思动 指生活平静到了极点,就希望有所改变。亦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正是静极思动,阴尽生阳。”
33、靡然乡风 mí rán xiāng fēng
释义:靡然乡风 见“靡然向风”。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下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34、面面相看 miàn miàn xiāng kàn
释义:面面相看 见“面面相觑”。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五回:“这一言不打紧,唬得贾政上下人等面面相看,喜得番役家人摩拳擦掌,就要往各处动手。”
35、风平浪静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释义:风平浪静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出处: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36、风驱电扫 fēng qū diàn sǎo
释义:风驱电扫 形容像刮风、闪电那样迅速驰赴和扫除。
出处:《南齐书 裴叔业崔慧景等传论》:“征虏将军投袂以先国急,束马旅师,横江竞济,风驱电扫,制胜转丸。”
37、飞苍走黄 fēi cāng zǒu huáng
释义:飞苍走黄 指打猎。苍,苍鹰。黄,黄狗。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其所营也,非荣即利,或飞苍走黄于中原,或留连杯觞以羹沸。”
38、黄钟毁弃 huáng zhōng huǐ qì
释义:黄钟毁弃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39、鼓馁旗靡 gǔ něi qí mí
释义:鼓馁旗靡 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凡行阵参伍弥缝之际,略觉鼓馁旗靡处,得健锐兵数十屹立其间,则整而复进。”
40、楼船箫鼓 lóu chuán xiāo gǔ
释义:楼船箫鼓 乘坐楼船,吹箫击鼓。楼船:有楼饰的游船。
出处: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