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敌人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形容敌人变好的成语):不共戴天,不解之仇,丧尽天良,人面兽心,你死我活,兵不厌权,兵贵先声,决一死战,刻骨仇恨,势不两立,半壁江山,反目成仇,口蜜腹剑,恨之入骨,打落水狗,报仇雪恨,敌众我寡,旧恨新仇,江山半壁,深仇大恨,焚骨扬灰,狼子野心,禽兽不如,穷凶极恶,穷寇莫追,老奸巨滑,胆小如鼠,背城一战,背腹受敌,苦大仇深,表里受敌,视如寇仇,认贼作父,避实击虚,避强击弱,避强击惰,避强打弱,面目可憎,面目狰狞,势如水火。
1、不共戴天 bù gòng dài tiān
释义:不共戴天 共:共同;戴:顶着。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誓不两立。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2、不解之仇 bù jiě zhī chóu
释义:不解之仇 解除不了的仇恨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又见张权买房开店,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越加忿怒,成了个不解之仇。”
3、丧尽天良 sàng jìn tiān liáng
释义:丧尽天良 丧:丧失;尽:全部;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坏人恶毒到了极点。
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今人既高贵骄奢矣,而又丧尽天良,但思利己,不思利人。”
4、人面兽心 rén miàn shòu xīn
释义:人面兽心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5、你死我活 nǐ sǐ wǒ huó
释义:你死我活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尖锐;不能共存。
出处: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6、兵不厌权 bīng bù yàn quán
释义:兵不厌权 见“兵不厌诈”。
出处:《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7、兵贵先声 bīng guì xiān shēng
释义:兵贵先声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8、决一死战 jué yī sǐ zhàn
释义:决一死战 拼死一战以决胜负。
出处:《清史稿 文宗本纪》:“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9、刻骨仇恨 kè gǔ chóu hèn
释义:刻骨仇恨 永远记在心头的深仇大恨。
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一章:“三面红旗底下还允许她摆米豆腐摊子嘛,哪来的刻骨仇恨?”
10、势不两立 shì bù liǎng lì
释义:势不两立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11、半壁江山 bàn bì jiāngshān
释义: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国土。指外敌大半入侵或内战割据所造成的国土分裂状态。
出处:清 蒋士铨《冬青树 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12、反目成仇 fǎn mù chéng chóu
释义:反目成仇 反目:翻转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为仇人;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以致互相成为仇人。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相处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13、口蜜腹剑 kǒu mì fù jiàn
释义:口蜜腹剑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4、恨之入骨 hèn zhī rù gǔ
释义:恨之入骨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出处:晋 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15、打落水狗 dǎ luò shuǐ gǒu
释义:打落水狗 比喻继续打击已经失败的坏人。
出处:瞿秋白《序言》:“鲁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真正是反自由主义,反妥协主义的宣言。”
16、报仇雪恨 bào chóu xuě hèn
释义:报仇雪恨 雪;洗刷;除去;恨:怨恨。报冤仇;解怨恨。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
17、敌众我寡 dí zhòng wǒ guǎ
释义:敌众我寡 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多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18、旧恨新仇 jiù hèn xīn chóu
释义:旧恨新仇 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出处:南唐·冯延巳《采桑子·二》词:“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
19、江山半壁 jiāng shān bàn bì
释义:江山半壁 江山:国土;半壁:半边。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20、深仇大恨 shēn chóu dà hèn
释义:深仇大恨 极深极大的仇恨。
出处:元 杨显之《酷寒亭》:“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21、焚骨扬灰 fén gǔ yáng huī
释义:焚骨扬灰 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出处:《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22、狼子野心 láng zǐ yě xīn
释义:狼子野心 狼子:狼崽子;幼小的狼;野心:野兽凶残的本性。狼崽子虽小却有野兽的凶残本性。比喻坏人凶残的秉性或疯狂的欲望。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四年》:“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23、禽兽不如 qín shòu bù rú
释义:禽兽不如 连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出处:《晋书·阮籍传》:“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24、穷凶极恶 qióng xiōng jí
释义:穷凶极恶 穷:极端。形容非常的凶恶。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25、穷寇莫追 qióng kòu mò zhuī
释义:穷寇莫追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出处:《孙子 军争》:“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26、老奸巨滑 lǎo jiān jù huá
释义:老奸巨滑 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
27、胆小如鼠 dǎn xiǎo rú shǔ
释义:胆小如鼠 胆子小得像老鼠一般。形容人胆小怕事。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28、背城一战 bèi chéng yī zhàn
释义: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
29、背腹受敌 bèi fù shòu dí
释义:背腹受敌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30、苦大仇深 kǔ dà chóu shēn
释义:苦大仇深 形容经历过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艰苦生活。
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章:“在山路上,二柱很少讲话,冯均却摸到他一点~的家底。”
31、表里受敌 biǎo lǐ shòu dí
释义:表里受敌 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诸葛诞传》:“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32、视如寇仇 shì rú kòu chóu
释义:视如寇仇 寇仇:仇敌。看得象仇人一样。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3、认贼作父 rèn zéi zuò fù
释义:认贼作父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出处:清 华伟生《开国奇冤 追悼》:“但是偶一念及那一班贪官污吏,人面兽心,处处为虎作伥,人人认贼作父,……”
34、避实击虚 bì shí jī xū
释义:避实击虚 虚:空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35、避强击弱 bì qiáng jī ruò
释义:避强击弱 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36、避强击惰 bì qiáng jī duò
释义:避强击惰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出处:唐 元稹《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谟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
37、避强打弱 bì qiáng dǎ ruò
释义:避强打弱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出处:见“避强击惰”。
38、面目可憎 miàn mù kě zēng
释义:面目可憎 面目:面貌;可憎:令人厌恶。相貌丑陋;令人厌恶。
出处: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39、面目狰狞 miàn mù zhēng níng
释义:面目狰狞 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出处: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40、势如水火 shì rú shuǐ huǒ
释义:势如水火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