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走成语(什么而走什么的成语):一呵而就,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一哄而起,一往而深,一扫而光,一扫而空,一拥而上,一拥而入,一挥而成,一望而知,一概而言,一概而论,一蹴而就,一蹴而得,一蹴而成,一身而二任,各从其志,官逼民反,庸人自扰,循墙而走,拍案惊奇,挺而走险,掩耳而走,揭竿而起,无翼而飞,无胫而行,无胫而走,无路可走,望风而走,畏影恶迹,畏影而走,畏缩不前,秘而不宣,背道而驰,落荒而走,轻而易举,逼上梁山,铤而走险,一褱而论。
1、一呵而就 yī hē ér jiù
释义:一呵而就 一口气完成。
出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2、一哄而上 yī hǒng ér shàng
释义:一哄而上 同“一哄而起”。
出处:《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3、一哄而散 yī hòng ér sàn
释义:一哄而散 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4、一哄而起 yī hòng ér qǐ
释义:一哄而起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5、一往而深 yī wǎng ér shēn
释义:一往而深 见“一往情深”。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6、一扫而光 yī sǎo ér guāng
释义:一扫而光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也指一下子把食物吃个精光。
出处: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7、一扫而空 yī sǎo ér kōng
释义:一扫而空 一下子便扫除干净;全部没有了。
出处: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8、一拥而上 yī yōng ér shàng
释义:一拥而上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出处: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9、一拥而入 yī yōng ér rù
释义:一拥而入 拥:拥挤。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众人一拥而入,迎头就把了缘拿住,押进里面搜捉,不曾走了一个。”
10、一挥而成 yī huī ér chéng
释义:一挥而成 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出处:宋·蔡□《铁围山丛谈》:“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欲何字耶?’恶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龟山字尔。’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11、一望而知 yī wàng ér zhī
释义:一望而知 一看就明白。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12、一概而言 yī gài ér yán
释义:一概而言 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用的木棍;一概: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13、一概而论 yī gài ér lùn
释义:一概而论 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个标准来评论、看待或处理。多形容不分性质、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14、一蹴而就 yī cù ér jiù
释义:一蹴而就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也作“一蹴而成”。
出处: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15、一蹴而得 yī cù ér dé
释义:一蹴而得 见“一蹴而就”。
出处:茅盾《路》十二:“现在,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得,必须用持久战。”
16、一蹴而成 yī cù ér chéng
释义:一蹴而成 见“一蹴而就”。
出处: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
17、一身而二任 yī shēn ér èr rèn
释义:一身而二任 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18、各从其志 gè cóng qí zhì
释义:各从其志 从:听任;志:志向。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19、官逼民反 guān bī mín fǎn
释义:官逼民反 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出处:清 魏源《圣武记》第九卷:“初教匪起事,皆以官逼民反为词。”
20、庸人自扰 yōng rén zì rǎo
释义:庸人自扰 平庸的人无事生事;自找麻烦。
出处:《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21、循墙而走 xún qiáng ér zǒu
释义:循墙而走 循:沿着。沿着墙走。形容恭谨顺从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
22、拍案惊奇 pāi àn jīng qí
释义:拍案惊奇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3、挺而走险 tǐng ér zǒu xiǎn
释义:挺而走险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24、掩耳而走 yǎn ěr ér zǒu
释义:掩耳而走 掩:遮盖。捂着耳朵走开。指不愿听别人的话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5回:“宁喜以殖之遗命,告于蘧瑗,瑗掩耳而走。”
25、揭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
释义:揭竿而起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出处:汉 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6、无翼而飞 wú yì ér fēi
释义:无翼而飞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
27、无胫而行 wú jìng ér xíng
释义:无胫而行 胫:小腿。没有腿而能行走。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能迅速传播。
出处: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
28、无胫而走 wú jìng ér zǒu
释义:无胫而走 见“无胫而行”。
出处:唐·白居易《元公墓志铭》:“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
29、无路可走 wú lù kě zǒu
释义:无路可走 处于极限,到达不可能逾越之处
30、望风而走 wàng fēng ér zǒu
释义:望风而走 听到风声或看到踪迹,马上逃遁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54回:“今又不能尽力拒敌,反是望风而走。”
31、畏影恶迹 wèi yǐng è jì
释义:畏影恶迹 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出处:《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32、畏影而走 wèi yǐng ér zǒu
释义:畏影而走 比喻庸人自扰。亦作“畏影恶迹”。
出处: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消畏影而走乎曰中者也。”
33、畏缩不前 wèi suō bù qián
释义:畏缩不前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出处: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唐子方始弹张尧佐,与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公,,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34、秘而不宣 mì ér bù xuān
释义:秘而不宣 秘:不公开的;引申为隐匿;不能让别人知道;宣:公开。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吕蒙传》:“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35、背道而驰 bèi dào ér chí
释义: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方向;驰:奔跑。朝着相反的方向奔跑。比喻彼此方向不同;目的完全相反。
出处:唐 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36、落荒而走 luò huāng ér zǒu
释义:落荒而走 指离开战场,向荒野逃命。形容战败逃命。
出处:元 无名氏《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从大路上行,我便落慌而走。”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十一回:“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
37、轻而易举 qīng ér yì jǔ
释义:轻而易举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出处:《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38、逼上梁山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释义:逼上梁山 梁山:又称梁山泊;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水浒传》里有宋江、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
出处: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
39、铤而走险 tǐng ér zǒu xiǎn
释义:铤而走险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铤:快跑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地。
出处:《左传 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40、一褱而论 yī huái ér lùn
释义:一褱而论 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同“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