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大全
您的足迹:

成语大全搜索

jié

zhì

zhī

shī

节制之师

节制之师意思

  • 解释:

    节制:有节度,讲法制;师:军队。指军纪严整的军队。

  • 出处:

    《荀子·议兵》:"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

  • 示例:

    执事今以节制之师,居形胜之地,一举足为天下轻重。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五回

成语节制之师单字解释

  • 读音:jiéjiē

    节jiéjiē

    [jié]
    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关~。

    2.段落:章~。

    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烟筒。

    4.节日;时令:国庆~。清明~。

    5.事项:礼~。细~。

    6.限制;俭省:~制。开源~流。

    7.删略:~本。~录。

    8.操守:~操。晚~。

    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

    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

    [jiē]
    〔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 读音:zhì

    制zhì

    1.制造:~版。~革。~图。炼~。缝~。这块奖牌是用铜~成的。

    2.拟订;规定:~定。因地~宜。

    3.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压~。限~。管~。节~。~伏。

    4.制度:全民所有~。民主集中~。

    5.姓。


  • 读音:zhī

    之zhī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 读音:shī

    师shī

    1.传授知识、技术的人:教~。

    2.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技术的人:工程~。理发~。

    3.效法:~法。

    4.榜样:前事不忘,后事之~。

    5.军队:出~。劳~动众。

    6.军队编制单位。在军之下,团之上。

    7.由师徒关系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

    8.对和尚、尼姑的尊称:禅~。~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