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大全
您的足迹:

成语大全搜索

tóng

zhī

橦末之伎

橦末之伎意思

  • 解释:

    古代表演爬竿的杂技。
    《文选·张衡<西京赋>》:“百马同轡,骋足并驰,橦末之伎,态不可弥。” 薛综 注:“於橦末作其形状。” 唐 李德裕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彀中时落羽,橦末乍升猱。” 清 赵翼 《岁暮宴集梨园小部纵饮追欢即席有作

成语橦末之伎相关性推荐

成语橦末之伎单字解释

  • 读音:tóngchuáng

    橦tóngchuáng

    [tóng]
    古书上指木棉树。

    [chuáng]
    古代指旗杆、桅杆等。


    • 读音:mò

      末mò

      1.东西的梢;尽头:~梢。秋毫之~。

      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对):本~倒置。舍本逐~。

      3.最后;终了;末尾:春~。明~。~班车。上世纪~。

      4.末子:锯~。茶叶~儿。把药研成~儿。

      5.姓。

      6.戏曲角色行当,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 读音:zhī

      之zhī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 读音:jìqí

      伎jìqí

      [jì]
      1.技巧,才能:~痒(人擅长某种技艺,一遇机会,急欲表现,好像皮肤发痒不能自忍,亦作“技痒”)。~俩(liāng)。

      2.古代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qí]
      〔~~〕奔走的样子,如“鹿斯之奔,惟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