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大全
您的足迹:

成语大全搜索

pang

zheng

bo

yin

旁徵博引

旁徵博引意思

  • 解释:

    大量地引证材料。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 史湘云 影 陈维崧 , 宝釵 、 妙玉 则从 徐 説,旁徵博引,用力甚勤。” 沙汀 《祖父的故事·巡官》:“老头子又会说那是官腔,不可靠的,而且旁征博引些事实来证明一切官腔之不可靠。”

成语旁徵博引单字解释

  • 读音:pángbàng

    旁pángbàng

    [páng]
    1.左右两侧:~边。~侧。~门。~出。~听。~若无人。

    2.其他,另外:~人。~的话。触类~通。责无~贷。~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落。

    3.广,广泛:~征博引。

    4.邪、偏:~门左道。

    5.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竖心~儿。

    [bàng]
    古同“傍”,靠。


  • 读音:zhǐzhēng

    徵zhǐzhēng

    [zhǐ]
    古代五音之一。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詞。相當於西樂音階中的sol(即简谱“5”)。《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五音者,宮、商、角、徵、羽。”

    [zhēng]
    1.“征”的繁体字。

    2.召集:“徵兵”。《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3.責問、詢問:“徵詢意見”。《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徵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

    4.驗證、證明。《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5.公開尋求、招請:“徵婚”、“徵文”、“誠徵女工”。

    6.課取、收取:“徵稅”。《周禮•地官•閭師》:“以歲時徵野之貢賦。”《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

    7.預兆、跡象:“吉徵”﹑“凶徵”。《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

    8.姓。如三國時吳國有徵崇。


  • 读音:bó

    博bó

    1.(量)多;丰富:渊~。地大物~。~而不精。

    2.通晓:~古通今。

    3.大:宽衣~带。

    4.姓。

    5.博取;取得:聊~一笑。以~欢心。

    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徒。~局。


  • 读音:yǐn

    引yǐn

    1.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退却:~退。~避。

    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与旁徵博引相关的歇后语